第52章 暑假也没闲着,星辰学子轰动收藏界!(1/2)
7月10日。
清晨时分。
今年60多岁的秦德明,早早起床,从家门口的信箱里,取出一份刚刚送来的《收藏日报》。
《收藏周报》,是星辰传媒有限公司发行的报纸,今年刚刚创刊。
该报纸的内容,以文博藏界要闻、收藏界新人新事新热点、深度纰漏考古考证新发现、趣味十足的捡漏故事、最新收藏拍卖政策为主,每周发布一期,致力于打造“文化旗帜、鉴藏宝典”。
凭借优秀的质量。
《收藏周报》诞生没几个月,就已经在收藏文化界,建立起一定的权威,是龙国收藏界主流媒体之一。
该报纸,全铜版纸彩印,四开十六版,定价3元。
秦德明拿到报纸后,便马上拿到书桌上,翻阅起来。
他首先收看的,是“捡漏”故事版块。
在收藏界,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捡漏”。
意思是说,花少量的钱,买到高价值的收藏品。
通常来说,想要“捡漏”,需要独特的眼光、丰富的经验、适当的时机,以及一定的运气。
秦德明本人,就是一位收藏爱好者。
他年轻时,以500元的价格,捡漏到一个真实价值20万元的收藏品,至今还引以为豪。
报纸上。
首先映入眼帘的捡漏新闻,标题是《星辰大学学生柳晋,花费8万元买到缂丝陀罗尼经被,其真实价值在1亿元以上!》
新闻内容提到。
近日,星辰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大一学生柳晋,暑假在燕京某拍卖行看热闹时,意外发现一件搁置在角落的清朝破袈裟。
当时破袈裟无人看好,多次以流拍告终。
这时,柳晋花费8万元,把这条破袈裟买走。
回去之后。
柳晋在这条破袈裟内部,发现一床‘被子’,上面写满经文,通体有着金光闪闪的‘缂丝’工艺。
经过考证。
柳晋发现这床被子,正是大名鼎鼎的缂丝陀罗尼经被,也就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裹尸布’。
乾隆皇帝在世时,对佛教、藏传佛教,非常感兴趣,多次前往茜藏朝拜活佛,并接受许多珍贵的礼物。
其中一件礼物,便是缂丝陀罗尼经被!
该被,长2米,宽1.38米,用料珍贵,制作精良。
由藏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混合缂丝而成。
被上饰以四种文字,主体佛塔图案内更镌刻着梵文陀罗尼经文,而塔周则满布精致繁复的花纹。
它具有超度亡灵、消除罪业、保佑后代的神秘功效。
缂丝陀罗尼经被,属于清朝皇家御用之物,是龙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件国宝。
只可惜……
清朝灭亡之后,缂丝陀罗尼经被,遭到盗墓贼洗劫,流落民间。
柳晋得知缂丝陀罗尼经被的来历和价值后,并没有占为己有,而是选择馆藏进星辰大学博物馆,供社会各界参观欣赏。
据悉,新闻报道过后。
有富豪,愿意出资1亿元,收购缂丝陀罗尼经被,但被柳晋拒绝。
看到这条新闻之后。
秦德明赞叹连连。
柳晋以8万元的价格,捡漏到价值上亿元的缂丝陀罗尼经被。
如此夸张的捡漏能力,着实令人惊叹。
最关键的是。
柳晋并没有把它卖掉,而是馆藏进学校博物馆。
这一点,非常令人佩服!
……
接下来。
秦德明继续看报纸。
下一则捡漏新闻,标题是《星辰大学学生童睿,花费300美元买到西周兮甲盘,其真实价值在2亿元以上!》
新闻内容提到。
近日,星辰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大一学生童睿,在暑假期间前往米国旅游时,在当地一个小拍卖行,花费300美元,买到西周兮甲盘。
在考古文博界,有一件身世离奇、经历坎坷的国宝文物——兮甲盘。
兮甲盘,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因制造者名叫‘兮甲’,故而得名。
其外形为圆形,内底平滑,盘沿外翻,类似现代的‘平底锅’。
兮甲盘内底,刻有古篆铭文133个字,记录兮甲跟随周宣王讨伐严允,对南淮蛮夷征收税贡的事情。
在这场战争中,兮甲因作战勇猛因战功受到了赏赐。
他觉得这是一份荣光,便找工匠将这件事刻在了这件青铜盘上。
经历史学家考证。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827年,距今已经近3000年历史。
由此可见。
西周兮甲盘,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兮甲去世之后。
青铜盘成为他的陪葬品,始终埋在地下。
南宋时期,兮甲盘重现天日,后来被元代宰相慧眼识珠,收入府中珍藏。
时代变迁。
兮甲盘辗转四方,漂泊流离。
1920年,收藏界陈介棋,意外在江南一带的农户家里,发现一名农妇,把兮甲盘当成‘平底锅’,用来摊煎饼。
陈介棋发现上面的古篆铭文后,连忙向农妇询问来历。
原来,这位农妇祖上,也是书香世家,家里有一批古董传世,可惜先人没有重视,把兮甲盘当成平常生活用具。
接着,陈介棋高价收购‘平底锅’,回家仔细清理后,才意识到这是西周兮甲盘。
一时间。
无数藏家学者,都慕名而来,前来一睹真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