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2)
田芬则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人,他与司空张济的情况差不多,原是天子和宦官派系的人,没有了天子和十常侍作为靠山,若不依附于太子,他连性命都难以保全,自然更不会对此有意见。
至于九卿里的其他几位,稍作思索便能明白,太子尚未给他们安排副手,只是因为最初的元从太子府属臣已无人可派罢了,而非太子不准备安插人手。
宣布完了对有功之士的封赏,太子便令高望宣布散会,还有诸多原定事务他暂且不打算立刻处理,而是先消化一番此次的收获。
散朝后,太子府群臣喜气洋洋地拥着太子的乘舆返回东宫,就连卢植和荀爽这两位太子傅也不例外,满面红光,抚着须髯,时不时低声交谈几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二人竟也乐呵呵与皇甫嵩、宗员、董卓几人结伴,跟在这群年轻人的身旁簇拥着太子乘舆,一路簇拥至永安宫竟不觉疲惫。
永安宫正殿内,刘辩看着此刻仍旧在喧闹着的群臣,尤其是董卓麾下那一众凉州旧部,更是发出阵阵如鬼哭狼嚎般的怪叫,倒也不觉无礼,反倒是露出一抹同样喜悦的笑容,对着想要劝谏的田丰微微摇了摇头。
田丰虽然刚直,却也不是不通人情之人,立功受赏乃是人生一大乐事,何况簇拥在太子府中的这群人里,受封亭侯者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受封关内侯者更是不计其数,自然是情难自已。
众人好不容易稍稍安静了些后,刘辩方才伸出手作下压状,示意众人暂且息声安静。
李傕、郭汜、樊稠、华雄等凉州旧部虽未得到董卓的命令,但也当即安静了下来。
他们与太子来往不多,甚至都未曾见过太子几面,但这位年轻稚嫩的太子却能折服他们的上司董卓,令董卓都曾在永安宫门前发誓效忠,自然非凡人。
寻常孩童见了董卓这副模样,怕不是都要吓哭了,即便没哭也是战战兢兢不敢言语,哪有太子这般气魄和风度。
而且太子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这些凉州旧部中,凡校尉以上者人人获封关内侯,再努努力加把劲,给儿孙挣个亭侯也并非难事。
多少年了,他们这些凉州边郡子弟终于等来了这样一位没有籍贯之见的贤君明主,也皆愿为这样一位太子殿下效死。
刘辩注意到这群凉州旧部对他的服从,倒也是微微有些惊喜。
毕竟这些人本应是祸乱大汉、掘了大汉根基的贼,此刻却成了拥护他的将校,多少还是令刘辩有些感慨,但也仅仅如此。
如今太子府的人才济济,除了赵云外,他还从冀州带回来三位羽林郎,一名张郃字儁乂,于家乡河间国应募讨黄巾;一名颜良字子善,一名文丑字伯益,二人同于家乡渤海郡应募讨黄巾,三人皆颇具勇力。
环视着太子府正殿中几乎坐满的人群,回想起宫变前夜,仅有二十名侍卫和六名女骑为之效力的冷清场景,再对比如今之的盛况,忍不住感慨道:“当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562字)
ps:今天白天不是在偷懒,只是在整理资料。
剧情里这么多人升官晋爵和职位调整,我也要整理一下自己的官爵等资料备忘,避免出现那种明明职位调整了结果还是按照旧职位写的吃书情况,也包括许多历史上没有生卒年记载的人物,根据其事迹结合资料大致估算的年龄等内容,希望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