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我们恨透了特权,只是因为特权不在(1/2)
第135章 我们恨透了特权,只是因为特权不在自己手里
出征名单敲定,刘辩紧绷的神色终于稍缓,微微舒了口气,抬手轻抚下颌,神色温和却也不失威严道:“诸卿今日辛劳,孤已令中厨备下了朝食,且用罢后再离宫吧。”
卢植轻抚须髯,与旁人不同,他早就习惯了太子赐膳食了,就连和太子同食的次数也不计其数,太子府群臣亦然。
但其余朝臣却是不知,只觉太子仁厚。
毕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遇到紧急军情深夜被召入宫议事也是常理,但太子能想到朝食的事情,却是能表明太子对臣子们的宽厚和关照。
看着朝臣们纷纷谢恩,刘辩嘴角轻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这才转身朝着永安宫而去,准备先回去补个觉。
然而躺在卧榻上,刘辩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双眼怔怔地盯着床顶帷幔,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被角,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也许是首次将麾下战力最为强劲的北军五校悉数派出去,就连羽林左右骑也一并从征,这让他心头莫名地有些不安,好似失去了重要的倚仗。
但转念一想,宫中仍有太子府卫士三千人,虎贲禁卫三千人,南宫卫士五百三十七人,北宫卫士四百七十人,左右都候卫士共七百九十九人,七宫门司马卫士共六百三十九人。
仅仅卫戍宫中的兵马便有八千五百人之众,再加之执金吾所部七百二十人,三千城门校尉部,以及河南尹所属三千郡国兵,雒阳城内仍有忠于自己的一万五千余众。
然而他的太子府属臣却是几乎被掏空了,除了典韦、许褚二人外,唯有太子家令田丰,太子仓令刘翊,以及钟繇胞弟、太子食官令钟演,太子舍人陈宫,太子厩长董璜,太子门大夫王朗这六人尚且留在太子府中。
若只是维持十天半月,这六人勉强操劳一番,或许还能维持太子府运转,可时间一长,定然难以为继。
锦被一掀,这觉他也是真没心思睡了。
在宫女的服侍下重新换上一身常服的刘辩行至偏殿,看向值守的陈宫道:“公台,去吏曹那儿要一份今年春季的孝廉名单副本。”
如今太子府群臣大多聚集在左将军府和右将军府商议军机,太子率更令沮授与太子庶子华歆这几日也在卫将军府上,辅弼卫将军朱苗应对接下来泰山郡平叛之事。
也就是说目下,掌策问的太子中庶子、庶子、舍人之中,唯剩下陈宫这位太子舍人。
若是换了寻常人,免不得要觉得不自在,或是倍感压力,然而陈宫却不是寻常人,对于独自侍奉太子左右反倒是颇为享受,脸上也露出了一抹难掩的兴奋之色。
独掌策问于人君之侧,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其余人出去一遭,固然得以封侯拜将,但再封侯拜将也比不得太子器重!
“唯!”
陈宫俯身行了一礼,脚步轻快地向着尚书台一路小跑而去,不多时便带着两名内侍取来了今年春季的孝廉名单。
每年举孝廉时间并无明确要求,中原诸郡每二十万人举一人,边郡每十万人举一人,太守按照各郡的名额可随时举荐孝廉。
举荐后将奏疏送至尚书台,由三公与尚书台复核,并最终由天子策问考核,而考核时间大约为每季末,一次性对当季孝廉进行统一考核。
只不过这些考核逐渐流于形式,就连天子这一关……嘿,三公九卿都能公开售卖,区区一个孝廉算什么东西
但这种情况随着刘辩掌权而改善,你们士人不是公然批评卖官鬻爵吗
怎么,难道孝廉就不需要策问考核以防止徇私舞弊吗
孤这个太子代替天子对孝廉问策考核,你们有意见
不过他也没有做得太过,毕竟他也明白举孝廉早已沦为后汉官场上人情往来的利益输送。
因此去岁四月至八月的孝廉,只要有中人之姿,他便不去追究,保留其孝廉的名号,按制令其入三署为郎或尚书台为郎。
但若是连经典都不识,只有所谓“孝名”的孝廉,那不好意思,绣衣使者会亲自探查“孝名”真伪。
若是孝子贤孙,刘辩也不治其罪,发还原籍令其研学经典。
若是所谓的“举孝廉,父别居”,呵呵,以不孝罪论处,直接流放交州,纳入不常赦名单,并且永不录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