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叛乱终平:新难又临眉梢(2/2)
大臣们站在城门前,迎接陶毅的归来。
他们看着这位年轻的皇帝,他们知道,正是这位皇帝,带领元朝走出了困境,走向了强大。
陶毅走下马,接受着百姓们的欢呼和大臣们的祝贺。
他看着眼前这繁华的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知道,元朝在他的治理下,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他缓缓地走上城楼,俯瞰着整个京城。
夜色中的京城,灯火辉煌,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盘踞在大地之上。
陶毅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胜利的喜悦。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陛下,刚刚收到的军报……”一名内侍悄声走近,将一份折子呈到陶毅面前,弯腰低头。
陶毅接过折子,指尖还未及展开,内侍压低声音,却清晰无比地补了一句:“是急报。”陶毅的眉头微微一皱,他本能地感觉到,这份急报带来的,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缓缓展开折子,昏黄的烛光下,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文字映入眼帘:“……连日暴雨,江河泛滥,堤坝决口,数郡淹没,灾民无数,饿殍遍野……”
陶毅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折子被捏得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他仿佛看到了南方那滔天的洪水,看到了那些在洪水中挣扎的百姓,听到了他们绝望的哭喊声。
一股寒意从他的脚底升起,迅速蔓延至全身。
“南方水患……”陶毅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
他放下折子,抬头望向南方,
刚刚平定北方叛乱的喜悦,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冲散得无影无踪。
陶毅的心头,仿佛压上了一块巨石,沉甸甸的,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情绪。
他知道,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他是元朝的皇帝,他必须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眼前的危机。
连日征战的疲惫,朝堂争斗的消耗,仿佛在这一刻全部涌了上来。
陶毅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身体微微摇晃。
他下意识地扶住城墙,才勉强站稳。
“陛下……”内侍察觉到陶毅的异样,连忙上前搀扶。
陶毅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地吐出。
他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因为他知道,他不能倒下,他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传朕旨意……”陶毅缓缓开口,声音虽然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命户部尚书立刻筹集赈灾粮款,兵部尚书调集军队,准备前往南方救灾……”
他一项项地发布着命令,有条不紊,冷静果断。
仿佛刚刚那个疲惫不堪的皇帝,只是一个幻觉。
然而,陶毅的心中,却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他知道,南方水患的严重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那些受灾的百姓,正在遭受着怎样的苦难?
那些地方官员,又是否能够尽职尽责地救灾?
一连串的问题,在陶毅的脑海中盘旋。
他知道,这又是一场新的考验,一场比平定叛乱更加严峻的考验。
内侍领命而去,城楼上只剩下陶毅一人。
夜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
陶毅紧了紧身上的披风,目光再次投向南方。
可是,朝中的那些大臣们,会同意他再次离开京城吗?
那些刚刚平定下来的北方部落,会不会趁机再次作乱?
陶毅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他只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他揉了揉眉心,只觉得一阵阵的刺痛。
那是“历史洞察之眼”过度使用的后遗症,每次使用都会消耗大量的精神力,让他感到疲惫不堪。
他本想再次使用“历史洞察之眼”,看看南方水患的未来发展,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过度依赖这个能力了,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判断,来解决眼前的危机。
夜色越来越深,京城中的喧嚣声也渐渐平息下来。
陶毅独自站在城楼上,身影显得格外孤寂。
他望着南方那片被黑暗笼罩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
他知道,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陛下,夜深了,回宫歇息吧。”一个温柔的声音在陶毅身后响起,带着一丝关切。
陶毅回过头,看到江瑶正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他。
她的眼中,充满了担忧和心疼。
陶毅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没事。
他走到江瑶身边,轻轻地握住她的手。
“江瑶,你说……朕该怎么办?”陶毅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迷茫和无助。
江瑶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握住陶毅的手,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他冰冷的手指。
“准备一下,明日……”陶毅顿了一下,似乎做了什么重大决定,眼神突然变得坚定,轻轻握了一下江瑶的手,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