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结局(1/2)
桂花如雨,簌簌落在萧明轩布满皱纹的掌心。他望着跪在面前的萧家子弟,忽然想起七十年前,自己也曾在这棵树下,听曾祖父萧逸尘讲述江湖侠义。时光流转,当年那个躲在大人身后的孩童,如今已成为家族的脊梁,而树下的故事,还在继续生长。
萧承宇起身时,腰间的玉佩与父亲的轻轻相碰,发出清脆声响。这对玉佩原是一体,此刻却象征着两代人的传承。当晚,萧府密室中亮起烛光,萧明轩取出一只檀木盒,里面静静躺着三枚物件:曾祖父的青铜药锄、祖母的金针,还有祖父留下的残缺剑谱。“从明日起,你便带着这些,走遍天下。”萧明轩将盒子郑重交到儿子手中,“萧家的精神,不在这深宅大院里,而在百姓需要的地方。”
三日后,萧承宇带着三十名弟子踏上征程。他们的身影穿过青石板街道时,送行的百姓自发组成长队,手中捧着桂花、草药,甚至还有刚烤好的面饼。队伍的第一站是西南苗疆。传闻那里瘴气弥漫,疫病横行,已有三个村寨成了无人区。抵达时,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枯黄的稻田里散落着破旧的竹楼,空气中弥漫着腐臭与药味混杂的气息。
萧承宇立即指挥弟子搭建隔离营,同时带着精通苗语的弟子深入山林。在一处隐秘的苗寨中,他们遇到了同样在寻找解药的苗医阿依。阿依的银饰在火光下闪烁,她警惕地握着竹刀:“汉人医者都说瘴气是‘恶鬼’,你们凭什么能救人?”萧承宇并未回答,而是解开衣袍,露出胸口狰狞的旧疤——那是多年前为救百姓留下的剑伤。阿依的眼神瞬间柔和,她从腰间掏出一卷兽皮:“这是祖辈传下的‘驱虫方’,或许能帮上忙。”
经过半月钻研,他们终于找到破解之法:用苗疆特有的血藤与萧家的固本草药相配,再辅以针灸驱散瘴气。当第一剂汤药喂进患者口中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三日后,昏迷的老人缓缓睁开眼睛,浑浊的泪水滴在萧承宇手背:“我还能看到孙子娶亲......”
消息传开,苗疆各寨的长老们带着珍藏的药草、古方前来。萧承宇将这些珍贵资料整理成册,命名为《苗汉医鉴》。离开时,阿依带着苗寨青年加入队伍,她的竹刀换成了银针,眼神中多了一份济世的坚定。
与此同时,北方草原上,一股神秘势力悄然崛起。他们自称“苍狼卫”,以劫掠商队为生,还在水源投毒,致使牧民死伤无数。萧府武馆的暗桩传来消息后,萧承宇留下半数弟子继续行医,自己则带着精锐北上。草原的夜晚格外寒冷,篝火映照着萧承宇冷峻的面容。他铺开地图,发现苍狼卫的据点设在三面环山的峡谷中,易守难攻。
“强攻只会伤亡惨重。”随行的老武者皱眉道。萧承宇盯着跳动的火焰,忽然想起祖父剑谱中“兵无常势”的要诀。他连夜召集众人,制定了“引蛇出洞”之计:先派人伪装成商队,在峡谷外设伏,同时让精通口技的弟子模仿狼群嚎叫,扰乱对方心神。
战斗在黎明前打响。当苍狼卫倾巢而出时,萧府弟子的箭矢如暴雨般落下。萧承宇手持长剑,冲入敌阵,剑影翻飞间,寒光映照着他紧抿的嘴角。混战中,他发现敌方首领竟戴着萧家的青铜护腕——那是十年前失踪的武馆弟子!“为何背叛?”萧承宇的剑尖抵住对方咽喉。那人惨笑:“在这乱世,救人不如杀人来得痛快!”话音未落,便挥刀自尽。
这场战役后,萧承宇在草原建立了“苍原驿站”,不仅为商队提供庇护,还传授牧民防身术。他将缴获的财宝尽数分给受灾的部落,自己只留下那枚青铜护腕。“这是警钟。”他对弟子们说,“若心中无苍生,再高的武艺也是凶器。”
五年过去,萧承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行囊里,除了家传之物,还多了三十余本厚厚的手记:有东海渔民的晕船良方,西域商人的外伤处理法,甚至是海盗的解毒秘药。这些珍贵的资料,被陆续送回萧府学宫,成为学子们的必修之课。
某个春日,萧承宇收到家书:父亲病重。他快马加鞭赶回萧府时,庭院中的桂花树正在抽新芽。萧明轩躺在雕花床上,却仍在翻看医书。见到儿子,他挣扎着坐起:“你看,这个病症......”萧承宇按住父亲的手,将这些年收集的资料一一呈上。当翻到《苗汉医鉴》时,萧明轩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好,好......这才是萧家该有的样子。”
次月,萧明轩在桂花树下安然离世。出殡那日,方圆百里的百姓自发赶来,送葬队伍绵延十里。人们捧着桂花、药草,还有亲手书写的悼词,将萧府门前的道路铺成金色。萧承宇站在高台上,望着漫天飞舞的花瓣,忽然明白:萧家的精神,从来不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行动。
多年后,萧府学宫扩建为“济世书院”,不仅培养医武人才,还开设了农学、工学等学科。书院的石碑上,除了萧家历代先祖的事迹,还新增了无数无名英雄的名字——那些跟随萧承宇行医济世的苗医、牧民,还有曾经的对手。
每年中秋,书院都会举办“桂香节”。学子们围坐在桂花树下,听师长讲述萧家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永远是那句家训:“医以济世,武以安邦,心若桂香,永世流芳。”而那棵古老的桂花树,依旧年年开花,将香气送往远方,见证着萧家精神,如星河般,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停息地闪耀。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是一个轮回。那棵承载着萧家无数记忆的桂花树,在岁月的滋养下愈发苍劲,树冠如伞盖,根系似盘龙,扎根大地,仿佛要将萧家的精神永远深植于这片土地。每当金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弥漫,方圆十里都沉浸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之中,成为当地百姓心中最温暖的记忆符号。
萧承宇接手萧府后,将萧家的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度。他不仅延续了祖辈们救死扶伤、行侠仗义的传统,更以超前的眼光,在萧府周围建起了一座“济世城”。城内医馆、武馆林立,学堂、工坊遍布,吸引了各地的能人异士前来交流学习。这里不仅是萧家传承的核心之地,更成为了天下有识之士汇聚的精神家园。
一日,城中突然来了一位神秘的旅人。他身着一袭灰袍,头戴斗笠,遮住了大半张脸,却难掩身上散发的独特气质。他径直来到萧府门前,请求拜见萧承宇。门童将他引入大厅,只见他缓缓摘下斗笠,露出一张饱经风霜却又透着睿智的面容:“萧庄主,在下听闻贵府广纳贤才,特来请教一二。”萧承宇微笑着请他入座,命人奉上香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