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才招募(2/2)
有一天,一位名为李贤的中年男子进入了考核环节。他来自楚国边境,虽衣衫朴素,却难掩眼中的睿智与坚定。在知识考核部分,他对经史子集的解读鞭辟入里,引用典故信手拈来,令考官们暗暗称奇。当谈及天文地理时,他不仅能准确说出各地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还提出了关于边境地区资源开发的独特见解,让在场众人眼前一亮。
然而,就在众人都认为李贤将顺利通过考核时,意外却发生了。原来,李贤曾得罪过当地一位小贵族。这位小贵族心怀怨恨,暗中买通了考核的一位小吏,企图诬陷李贤考核作弊。小吏在李贤的策论中偷偷塞进了一张写有答案的纸条,然后装作发现作弊的样子,将纸条呈给姜悦。
姜悦看着眼前的纸条,心中充满疑惑。她深知李贤的才学,这几日的考核中,李贤的表现绝非弄虚作假之人。她决定深入调查此事。姜悦先是单独询问了李贤,李贤一脸震惊与委屈,坚决否认作弊行为。他声泪俱下地说道:“我一心报国,多年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能为楚国效力,怎会做出这等自毁前程之事。”姜悦看着他诚恳的眼神,心中已然信了几分。
随后,姜悦开始调查这位小吏。她通过眼线了解到,小吏近日突然出手阔绰,还与那位小贵族有过多次密会。掌握这些证据后,姜悦将小吏和小贵族一同召来。在证据面前,小吏吓得瘫倒在地,如实交代了受小贵族指使诬陷李贤的经过。小贵族还妄图狡辩,但在铁证如山之下,也不得不低头认罪。姜悦严惩了小吏和小贵族,还了李贤一个清白。李贤最终顺利通过考核,被任命为边境地区的官员,他在任上积极推行新政,带领百姓开发资源,使边境地区逐渐繁荣稳定。
随着人才选拔工作的推进,楚国各地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都城。一时间,都城内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新的气息。为了让这些人才更好地适应官场,姜悦还专门开设了培训课程。她邀请朝中经验丰富的大臣担任讲师,为新入选的官员讲解楚国的政治制度、官场礼仪以及新政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要点。
在培训过程中,姜悦发现新老官员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老官员们习惯了以往的官场作风,对这些新入职的寒门子弟多少有些轻视,认为他们空有理论,缺乏实际经验。而新官员们则觉得老官员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有一次,在朝堂议事时,一位老臣与新入职的官员王强就新政的实施方法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老臣认为新政步子迈得太大,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应该循序渐进;而王强则主张快刀斩乱麻,迅速推行新政,以免夜长梦多。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十分紧张。
姜悦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忧虑。她深知新老官员的团结对于新政的推行至关重要。于是,她分别找了老臣和王强谈话。她对老臣说:“大人,这些新官员虽然年轻,但他们有着满腔的热血和新的思路,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包容和引导,他们的想法或许能为楚国带来新的活力。”她又对王强说:“王大人,老臣们在官场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在推行新政时,也应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在姜悦的调和下,新老官员逐渐放下成见,开始相互学习,共同为楚国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人才招募接近尾声时,楚国迎来了一位神秘的人物。此人自称叫张良,来自遥远的他国。他虽未透露过多自己的身世,但他的学识和才华却令人惊叹。在考核中,他不仅对楚国的新政有着深刻的理解,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楚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打造属于楚国的文化品牌,以此增强楚国的软实力。他还建议楚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通过文化的影响力来提升楚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姜悦对张良的才华十分赏识,但也对他的身份有所疑虑。她暗中派人调查张良的背景,发现他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因仰慕楚国的新政而前来投奔。于是,姜悦放心地将张良纳入了人才队伍。张良后来成为了楚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他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汇聚楚国,使得楚国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随着这些优秀人才在楚国各个岗位上发挥作用,楚国的新政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百姓生活日益富足;商业贸易日益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楚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军事上,新的战略战术和精良的武器装备,让楚国军队在边境地区的防御能力大大增强,周边国家不敢轻易进犯。文化领域更是百花齐放,各种学术流派争鸣,楚国的文化影响力逐渐扩大到周边国家。
姜悦看着楚国在自己和众多人才的努力下蒸蒸日上,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她知道,楚国的繁荣离不开每一位为国家付出的人才,而她所倡导的人才招募政策,将成为楚国持续发展的基石。在未来的日子里,楚国将继续秉持着广纳人才的理念,吸引更多有志之士为楚国的繁荣贡献力量,而姜悦的名字,也将永远铭刻在楚国的历史丰碑之上,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她的故事,在楚国的土地上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楚国人奋发图强,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