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大唐凌烟志 > 第140章 唐将任瓌大败郭士衡,刘弘基夜袭河阳桥断东都粮道

第140章 唐将任瓌大败郭士衡,刘弘基夜袭河阳桥断东都粮道(1/2)

目录
好书推荐: 在崩铁寻求邂逅是否搞错了什么?免费阅读 万界剑系统免费阅读 全球病变:活尸狂潮!免费阅读 找个宅男女神回上古免费阅读 三次转世后,我跑去打网球了免费阅读 海贼:出海两年半,建皇级海贼团免费阅读 诸天旅客免费阅读 林宇尘在灵幻世界免费阅读 赌石:从捡漏鉴宝开始暴富免费阅读 小叔子成了准男友,未婚夫急红眼免费阅读

罗士信归降唐朝后,王世充的反应既愤怒又无奈。这位郑国皇帝十分清楚罗士信的勇猛与才能,其叛降不仅意味着失去一员大将,更对洛阳城中的军心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

王世充在洛阳宫中大发雷霆,摔碎了案几上的玉杯,怒斥道:"孤待士信不薄,何至于此!"

然而,愤怒之余,他更感到深深的忧虑,罗士信熟知郑军的布防虚实,其归唐无疑将给王世充的统治带来巨大威胁。

为挽回局面,王世充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加强了对洛阳周边要地的防守,特别是谷州、河阳等战略要冲,以防唐军趁势进攻;他又下令严查军中与罗士信关系密切的将领,以防再有叛降事件发生;之后,他试图采取通过封官许愿来安抚军心,但效果甚微。与此同时,王世充的侄子王道询因夺马之事备受指责,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要求严惩,但王世充念及亲情,仅将其贬职了事。

罗士信的叛降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郑国朝堂的层层波澜。王世充虽表面镇定,内心却已预感到局势的恶化。他站在洛阳城头,望着远处的唐军旗帜,喃喃自语:"士信一去,大势去矣。"

而此时的罗士信,已成为唐朝的大将,他的倒戈,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加速了王世充政权的覆灭。

武德二年(619年)七月十五日,王世充派他的将领郭士衡再次进攻谷州(今洛阳新安)。今新安县大致位于洛阳市的西方,两地相距约35公里左右。年近五十的谷州刺史任瓌率军大败郭士衡,几乎将其全军俘虏或斩杀。

谷州城下,一场决定河南局势的关键战役在此打响。王世充遣的心腹大将郭士衡率精兵万余前去攻打谷州,企图打通西进通道。谷州刺史任瓌,这位曾随李渊起兵的老将,深知此战关系重大,遂以逸待劳,布下天罗地网。

据《旧唐书·任瓌传》载,任瓌"先伏精兵于城西密林,示弱诱敌"。郭士衡见城头守军稀疏,以为任瓌怯战,遂挥军急攻。当郑军半数入城时,忽闻号炮震天,伏兵四起。任瓌亲率铁骑从侧翼杀出,直取郭士衡中军。《资治通鉴》记:"瓌引精骑横击之,士衡军大乱。"

这场战役,唐朝老将任瓌以少胜多,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五千余人,郭士衡仅率数十骑仓皇逃归洛阳。唐军战后清查战果,缴获辎重器械堆积如山,自此,王世充郑军精锐几乎折损殆尽。《新唐书》评价此战:"瓌以孤城抗强敌,一战而摧其锋,可谓智勇兼备矣。"

此战不仅挫败了王世充西进的企图,更极大鼓舞了唐军的士气。任瓌以巧妙的战术和过人的胆识,在隋唐易代的关键时刻,为唐朝在河南战场赢得了宝贵的战略主动。谷州城头飘扬的唐字大旗,昭示着王世充政权的颓势已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博德之门3:从螺壳舰开始新生免费阅读 漂亮笨蛋他又在修罗场免费阅读 名柯:医学教授日行一善免费阅读 绝杀!NBA冠军教练的奇迹时刻免费阅读 绝世唐门,神剑开天,逍遥剑仙免费阅读 便利店古通今,我娇养失宠小皇子免费阅读 我,工匠大师,你让我拯救世界?免费阅读 傅诗淇你活该免费阅读 方舟:开局前文明,我制造米亚尔免费阅读 舰长,你是不是强的过分了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