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大宁风云:商路互市与朝堂暗流(2/2)
“常总管,今年王府田庄的收成如何?百姓们收割可有困难?”王妃关切地问道。常晏恭敬地回答:“王妃,今年风调雨顺,大宁气候适宜,王府田庄的收成还算不错。只是近日雇人收割庄稼的工钱有所上涨,虽说宝钞也存在些许贬值迹象,但百姓们尚可接受,并未造成太大困扰。不过现在市面上宝钞越来越不值钱,有些百姓交易时更愿意用粮食、牲畜等实物,咱们得留意这事儿。”王妃微微点头,思考片刻后说道:“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你去通知吴廪丰和陈馔熙,密切关注市场物价,若有商家借机哄抬物价,务必及时上报。同时,告知百姓,若在秋收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向王府求助。如今洪武朝倡导与民休息,我们王府更要做好表率 。”常晏领命而去,王妃又叮嘱道:“一定要让百姓感受到王府的关怀,不可有丝毫懈怠。”王妃心里清楚,百姓安稳是地方稳定的根基,如今朝廷局势微妙,太祖身体欠佳,皇太孙逐渐掌权,更不能出乱子,免得被有心之人利用。况且听闻周边有些地区因灾荒粮食歉收,人心惶惶,更要警惕大宁是否会受影响。她也在想,随着朝廷文化氛围的转变,未来大宁百姓的文化生活或许也会发生变化,自己也要为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出一份力。
安排好王府田庄的事情后,王妃决定亲自前往田间看看。她带着贴身丫鬟桃夭和心腹嬷嬷殷念,来到了王府田庄。此时,大宁秋日的阳光洒在田野上,田间的百姓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收割庄稼,看到王妃前来,纷纷放下手中的农具,行礼问好。
“乡亲们都辛苦了,快起来吧。”王妃微笑着说道,“我来看看大家秋收的情况,可有什么难处尽管说。”一位老农上前说道:“王妃,多谢您和王爷的关心。今年收成好,大家都很高兴。这宝钞虽说有点不值钱了,但还能使,就是雇工的钱比往年多了些。现在卖粮食都不太愿意收宝钞,就怕越来越不值钱。”王妃安慰道:“老人家,您别着急。王府会密切关注物价和工钱的情况,不会让大家吃亏的。若有什么问题,随时跟王府说。”老农感激地说道:“王妃和王爷真是大好人啊,我们百姓都记在心里。”
王妃在田间走了一圈,仔细查看了庄稼的收割情况,又与百姓们聊了聊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看到百姓们虽然辛苦,但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王妃心中也感到一丝欣慰。大宁的秋季短暂,百姓们必须争分夺秒抢收,好在今年气候帮忙,未出现突发的恶劣天气影响收成。
回到王府后,王妃又开始着手安排厨房为秋收的百姓准备一些吃食。她叫来典膳钱坤,说道:“钱师傅,秋收时节,百姓们都很辛苦。你安排厨房多做些热汤热饭,每天给田间劳作的百姓送去,让他们也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钱坤连忙应道:“王妃放心,小的这就去安排。我准备熬些米粥,再做些馒头和咸菜,保证让百姓们吃得饱饱的。”王妃满意地点点头:“辛苦你了,钱师傅。食材方面不要吝啬,一定要保证质量。”她又想起洪武年间节俭的风气,特别交代,食材选择要朴实,但务必新鲜干净,不可铺张浪费 。
朱权一行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朵颜三卫驻地。把儿孙、脱鲁忽察儿和安出帖木儿虽已在驻地外迎接,但神色间带着审视与防备。朱权见到他们,面带微笑地走上前去,与他们一一握手寒暄,但言语间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和尊重。“各位首领,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朱权之荣幸。此次前来,是奉朝廷之命,与各位商议互市之事。”朱权客气地说道。把儿孙干笑两声:“王爷客气了。您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是我们朵颜三卫的贵客。快请进!”
众人来到营帐中,分宾主落座。朱权首先表明了此次前来的目的:“此次商议互市,乃是朝廷为促进双方经济交流、增进彼此友谊之举。互市既能让贵部获得所需物资,也能加强我们之间的联系。但一切都需遵循朝廷的规制和旨意,不知各位首领意下如何?”把儿孙眉头微皱,率先表态:“王爷所言虽好,可我们朵颜三卫过往与朝廷的往来中,政策多有变动,此次互市,交易地点、时间,还有后续诸多细节,可得有个保障。”脱鲁忽察儿也跟着说道:“是啊,交易地点最好选在双方边界的中间位置,这样往来都方便。交易时间嘛,最好能固定下来,不要随意变动,我们也好安排族中事务。”
朱权认真聆听着他们的意见,心中暗自思忖。片刻后,他说道:“各位首领的意见很有道理。但交易地点和时间,还需我回去之后,与朝廷商议后再做定夺。我会将各位的想法如实上报,相信朝廷会做出妥善的安排。此次互市,旨在互利共赢,任何决策都需谨慎,还望各位理解。”把儿孙和脱鲁忽察儿听后,虽有些许失望,但也表示理解。唯有安出帖木儿面露犹豫之色,欲言又止。
朱权见状,微笑着问道:“安出帖木儿首领,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但说无妨。”安出帖木儿犹豫了一下,说道:“王爷,这些年我们与朝廷打交道,实在是吃过不少亏。互市一开,虽说有好处,可我们部落安全如何保障?朝廷的政策会不会又突然改变?还有,我们与其他蒙古部落也有贸易往来,如果与明朝开展互市,会不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进而引发冲突?”朱权听后,耐心地解释道:“安出帖木儿首领,朝廷推行互市,绝非是要算计贵部。如今四海初定,朝廷也盼着边境安稳,互市就是为了增进双方情谊。安全方面,朝廷定会有周全安排,政策也会保持稳定。至于与其他部落的贸易,朝廷也会从中协调,不会让互市引发不必要的纷争。但一切都要以朝廷的决策为准,我们都需遵循。”
安出帖木儿听了朱权的解释,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但也不好再说什么。朱权见此,心中明白,此次谈判不会一蹴而就,还需做更多的工作。在停留期间,朱权了解到朵颜三卫的一些传统贸易路线和主要交易商品,暗自思考如何在互市中平衡各方利益,同时契合朝廷的经济管控政策 。
几日后,朱权率领护卫队踏上了归程。一路上,他心情沉重,此次前往朵颜三卫驻地,虽有收获,但也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回到大宁后,他立刻将互市谈判的情况详细整理成奏章,上报朝廷,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建议,一切等待朝廷的裁决。他清楚这份奏章大概率会先经皇太孙及其幕僚之手,毕竟太祖皇帝精力有限,自己的言辞、观点都得拿捏精准,既符合朝廷规制,又要契合当前朝堂风向。他还在思考,如何在回复朝廷的奏章中,提及大宁地区未来在文化发展方面的规划,以顺应朝廷对文化的重视。
与此同时,王妃张氏在王府中也忙碌着。她得知王爷即将归来,便亲自安排厨房准备丰盛的晚宴,为王爷接风洗尘。晚宴上,朱权与王妃分享了此次前往朵颜三卫驻地的经历和见闻,王妃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赞叹之声,但也能感受到王爷的压力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