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五郊乐章之七《雍和》(1/2)
五郊乐章之七
《五郊乐章·雍和》逐联及整体深度赏析
大乐稀音,至诚简礼。
文物棣棣,声明济济。
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乃眷丰洁,恩覃恺悌。
一、逐联赏析
首联:“大乐稀音,至诚简礼。”
“大乐稀音”脱胎于《老子》“大音希声”的哲学理念,却在此被赋予了祭祀文化的特殊内涵。在古代祭祀场景中,音乐并非追求繁复华丽的声响,而是以稀疏悠远的旋律,营造出与神灵沟通的神圣氛围。每一个音符的延宕、停顿,都仿佛承载着祭祀者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与祈愿,在空旷肃穆的祭祀场域中回荡,余韵悠长。“至诚简礼”则直击祭祀的核心精神,古人认为,祭祀仪式的关键不在于繁琐的礼节,而在于内心的真诚。越是简朴的仪式,越能凸显祭祀者纯粹而炽热的敬意,展现出以真心换神佑的虔诚态度。此联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奠定了全诗庄重、质朴且充满哲思的基调,揭示出古代祭祀文化中“以简为美,以诚为本”的深刻内涵 。
次联:“文物棣棣,声明济济。”
“文物棣棣”描绘出祭祀现场陈列的礼器、祭品整齐华美、秩序井然的模样。在唐代,祭祀所用的器物往往经过精心制作,无论是雕琢精美的玉器,还是造型庄重的青铜礼器,都彰显着皇家祭祀的威严与奢华。这些文物不仅是祭祀的工具,更是文化与权力的象征,承载着千年的礼仪传统。“声明济济”则着重展现祭祀仪式中各种程序、仪轨的完备与庄重。从祭祀人员整齐划一的服饰、动作,到庄重肃穆的祝祷之词,都传递出祭祀活动的隆重与神圣。这一联通过对祭祀器物与仪式细节的刻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宏大的祭祀现场,感受到那种庄严肃穆、有条不紊的氛围,进一步凸显了祭祀活动的仪式感与神圣性 。
三联:“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六变”源于古代祭祀音乐制度,指祭祀过程中音乐的六种变奏。在不同的祭祀环节,通过调整音律、节奏和乐器组合,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或肃穆、或庄严、或热烈,以契合祭祀的流程与情感需求。诗人用“有成”二字,高度赞扬了这些变奏配合默契、浑然天成,达到了完美和谐的境界。“三登”一般被认为是乐章的三个部分,亦或是祭祀过程中的三次献酒仪式,“无体”则强调整个祭祀音乐演奏与仪式进行过程中,没有丝毫的瑕疵与不协调之处。这一联聚焦于祭祀音乐与仪式流程,充分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中音乐的精妙绝伦,以及古人对祭祀仪式完美性的极致追求,同时也体现出音乐在祭祀中沟通神灵、传递情感的重要作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