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试点启动(2/2)
在建筑外观改造方面,工人们正在为教学楼披上一层崭新而富有科技感的“外衣”。他们安装了节能型的双层玻璃幕墙,这种幕墙不仅能够有效隔热、隔音,还能提升建筑的整体美观度。同时,在建筑外立面上增添了一些与防疫主题相关的设计元素,如以微生物形态为灵感的装饰线条,既展现了学校的专业特色,又赋予建筑独特的视觉效果。
校园基础设施的改造也在同步推进。工程队对校园内的道路进行重新规划和铺设,选用了具有防滑、抗菌功能的新型路面材料,保障师生行走安全的同时,减少病菌传播的可能性。绿化团队则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种植了各类具有空气净化能力的植物,如绿萝、吊兰、红豆杉等,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这些植物不仅能美化校园,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一步改善校园空气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人员如同严格的“监工”,对每一道工序进行细致检查。他们手持检测工具,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工艺的标准进行严格把关。无论是一根钢筋的焊接质量,还是一块瓷砖的铺贴平整度,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整改,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高标准的建设要求。
然而,改造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在挖掘地下管道时,发现地下存在一些年代久远的不明障碍物,影响了施工进度。另外,由于近期天气多变,连续的降雨给户外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部分已完成的基础工程面临被雨水浸泡的风险。面对这些问题,工程队迅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商讨解决方案,力求将对工程进度的影响降到最低。
面对地下不明障碍物的问题,工程队紧急调配了专业的地质勘探设备和技术人员。经过详细的探测和分析,确定了障碍物的具体位置、规模和性质。原来这些障碍物是早期城市建设遗留下来的废弃基础,体积较大且结构坚固。为了不破坏周边的地下管线和建筑基础,工程队摒弃了大规模爆破的方案,采用了小型机械破碎结合人工清理的方式。施工人员分成多个小组,轮流作业,小心翼翼地对障碍物进行破碎和清除。尽管这种方式进度较慢,但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周边设施的稳定。经过数天的艰苦努力,终于成功清除了障碍物,使得地下管道挖掘工作得以继续推进。
而对于天气带来的困扰,工程队迅速启动了防雨应急预案。他们在施工现场搭建了大型的防雨棚,对已完成的基础工程和部分露天堆放的建筑材料进行覆盖保护。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合理调整施工计划。在降雨间隙,争分夺秒地进行一些不受雨水影响的室内施工项目,如墙面抹灰、门窗安装等。一旦雨停,立刻组织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排水和清理,尽快恢复户外施工。
在各方齐心协力应对困难的同时,其他部门也在各自岗位上为工程顺利推进贡献力量。供应链管理部密切关注施工进度,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物资供应计划。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物资不断档,他们与供应商保持紧密沟通,协调增加一些急需物资的供应批次。技术部则针对施工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例如,为了提高在潮湿环境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他们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速干型建筑胶粘剂,有效解决了因雨水导致材料粘结时间延长的问题。
设计院也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部分设计进行了优化调整。比如,考虑到校园内学生流量较大,为了避免人员聚集,他们对教学楼的楼梯和走廊进行了拓宽设计,并优化了疏散通道的标识设置,提高了校园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随着一个个困难被克服,试点学校的改造建设逐渐步入正轨。校园的面貌日新月异,教学楼、实验室等主体建筑的改造初见成效,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施工人员们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校园一点点发生变化,心中充满了自豪。周边的居民和师生们每天路过施工现场,也都能感受到这所学校正在朝着现代化的抗菌防疫学校蜕变,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大家都坚信,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所试点学校必将成为稀土抗菌防疫学校建设的成功典范,为全球防疫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