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遇到难题(2/2)
然而,试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墙面涂料试验中,尽管添加附着力促进剂后涂料的附着力有所提升,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风干和环境模拟测试后,部分区域仍出现了细微的起皮现象。工程队和设计院的专家们立即对这些区域进行仔细检查,分析起皮原因。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虽然附着力促进剂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墙面基层的湿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不够精准,过高的湿度影响了涂料与基层的最终结合效果。
在通风管道连接试验中,虽然特制的过渡连接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密封问题,但由于连接件的材质选择不够理想,在通风系统高速运行时,接口处出现了轻微的变形,导致密封性能下降。技术部的工程师们面对这一情况,迅速对连接件的材质进行重新评估和筛选,寻找更具强度和稳定性的材料。
面对这些挫折,各方并没有气馁。他们深知,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设计院专家们进一步优化墙面基层湿度控制标准和施工工艺,确保在最佳湿度条件下进行涂料施工。技术部则不断尝试不同的材料组合,对特制过渡连接件进行优化设计,力求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同时,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攻克难题、实现稀土抗菌材料与原有建筑结构的完美融合而努力。
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墙面涂料与通风管道连接的问题终于有了新的突破。
设计院根据墙面基层湿度对涂料附着力的影响,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墙面施工湿度控制规范。工程队在施工前,会使用专业的湿度检测设备对墙面进行全面检测,只有当墙面基层湿度达到规定范围时,才允许进行涂料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增加了通风设备,加快墙面干燥速度,确保涂料在干燥过程中不受湿度干扰。经过这样的处理,稀土抗菌涂料与墙面的结合效果有了显着提升,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各种环境模拟测试,墙面涂料不再出现起皮、脱落等问题,表面平整光滑,稀土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技术部对特制过渡连接件的材质进行了反复筛选和试验,最终选用了一种高强度、高韧性且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新型合金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能够完美适配稀土抗菌管材和原有通风系统接口,而且在通风系统高速运行时,能够有效抵抗因压力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确保接口处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在重新安装调试后,通风系统运行平稳,噪音和振动明显降低,漏风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馆内的通风效果和空气质量也达到了预期标准。
然而,正当大家以为难题即将全部解决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对教学楼的教室进行改造时,为了增强室内的抗菌效果,计划在天花板上安装稀土抗菌板。但在安装过程中发现,稀土抗菌板的重量相对较大,而原有的天花板结构在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到如此大的荷载。如果强行安装,可能会导致天花板出现裂缝甚至坍塌的危险。
各方再次聚集在一起商讨解决方案。设计院紧急对教学楼的天花板结构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力学计算,提出了一种加固方案。他们建议在天花板的关键部位增加钢结构支撑,通过合理分布荷载,提高天花板的承载能力,以确保能够安全地安装稀土抗菌板。
工程队根据设计院的方案,迅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天花板加固作业。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天花板上进行钻孔、焊接等一系列操作,这不仅对施工技术要求极高,而且还需要注意避免对教学楼的其他结构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施工空间有限,施工人员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长时间作业,工作难度和强度都非常大。
在施工的同时,技术部也对稀土抗菌板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他们与材料供应商合作,尝试在不降低抗菌性能的前提下,减轻抗菌板的重量。通过调整材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成功研发出了一种轻量化的稀土抗菌板,其重量相比原来减轻了近30%,但抗菌效果依然保持不变。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天花板加固和稀土抗菌板安装工作顺利完成。教学楼的教室经过改造后,不仅拥有了良好的抗菌环境,而且整体结构依然安全稳固。
稀土抗菌防疫学校建设过程中的这些难题,虽然给工程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也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各方人员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学校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这所特殊的学校能够早日落成,为师生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