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怎么破局(1/2)
我把王俊臣和张贵约到一起,把自己面临的困难如实告诉了他们,请二人帮我想想,怎么应对卫二虎和崖畔村村民,对宝龙矿的觊觎之心。
张贵是煤炭局副局长,经常参与矿地之间矛盾纠纷的调解,在处理这种问题方面有经验。王俊臣对宝龙矿问题的来龙去脉最清楚,是分管煤炭产业的副县长,必要时,能协调政法部门和乡镇干部,助我一臂之力。
王俊臣认为问题没有那么严重,说宝龙矿的产权关系很清晰,不存在纠纷,只是当时没有给村民们说明白,有误会,让我拿着县政府关于这个问题的会议纪要,拿着工商局核准的注册资料,把这个问题给崖畔村的干部和村民解释清楚,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让我别杞人忧天。
张贵经常在基层跑,对乡村的情况比较了解,观点和王县长不一样,他说,农民基于乡土意识和长时间形成的固有认知,从维护他们自身利益的原则出发,会一口咬死,宝龙矿就是他们村卫大宝的,不能因为发生了重大事故,死了几个人,所有权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一定认可政府的文件,除非卫大宝本人站出来,亲口说把自己的小煤窑卖给了林子龙,否则这事不好办,很棘手。
我们三个商量来商量去,都认为当时处理这件事情时,以为卫大宝在外面躲不了多长时间,考虑的不周到,不全面,没有及时把问题给村民讲清楚,让大家产生了误解,给现在埋下了隐患,不然也不会让村主任卫二虎萌生贪心。
事前防患于未然,比事后亡羊补牢,要省事的多,我记住了这个沉重的教训。
王俊臣说,如果需要,他可以让榆树坪镇书记镇长陪同,在崖畔村召开村民大会,亲自给大家解释宝龙矿事故的处理过程,说清楚当时如果不是林子龙出来,替卫大宝承担了事故善后工作的费用,宝龙矿一定会被强行关闭,所以县政府才专门发了公函,要求工商部门把宝龙矿的产权,转移给林子龙。
我和张贵都认为这个办法不行,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
人家村民还没闹事,村委会还没说要动宝龙矿,咱们自己先绷不住了,主动站出来澄清,会让村民认为这是做贼心虚的表现。
王县长代表县政府,亲自给大家解释澄清相关问题,非常有必要,但只能在事情闹了起来,而且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后,领导才能出面,行动太早,会弄巧成拙。
因为不知道卫二虎的胃口有多大,只是想分一口羹,给自己捞点实惠?还是想假借村民的名义,由村委会把持宝龙矿的控制权?也不知道崖畔村的人,是准备把林子龙这个外人彻底排挤出圈,还是只想获得一部分股权,从而获取这部分股权对应的收益?
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做好准备,静观其变,见势而为。
除了在保持定力,敌不动我不动,后发制人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在另外一个问题上,王俊臣和张贵的态度和我也完全一致,那就是,在原则问题上绝对不能退让,退了一步,就不得不退第二步,这个先例不能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