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单位中的边界感(1/2)
“边界感”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益的概念。它不仅能让我们对他人和外界保持敬畏之心,还能确保我们自己的个人边界处于舒适的状态。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可能清楚地知道在工作单位里应该做些什么,但却未必深思过哪些事情是绝对不应该去做的。而这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往往正体现了“边界感”的重要性。
在付出方面,我们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切不可过度付出。一旦我们过度付出,内心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回报的渴望,这便与我们最初的动机背道而驰了。这样一来,不仅会对他人造成过高的期望,对自己而言也是难以持续的。因此,找到一种平衡至关重要,既不过分委屈自己,也不让自己陷入煎熬的境地。
在这方面,我有一位同事就做得非常出色。她对待工作的态度既不过于拼命,也不会敷衍了事。对于手头的工作,她会认真完成,但并不会过度加班;她对工作的要求也并非追求完美无缺,而是以一种较为轻松的心态去对待;同时,她的情绪相当稳定和理性,大多数时候都能保持平静,似乎对生活有着更为浓厚的热情。当她的部门负责人被提拔为分管领导后,按照资历来说,下一个晋升的机会自然就轮到了她。果不其然,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部门负责人。
然而,角色的转变并没有给她带来丝毫的慌乱和紧张。她依旧保持着一贯的冷静和沉着,面对工作和领导时,那张平静的面庞从未改变过。
与其他同一批被提拔的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他们热火朝天地展现自己的积极性时(加班到很晚,绞尽脑汁地想要做出让领导看得见的成绩),她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她并不热衷于过多地抛头露面或者刻意表现自己,每天完成工作后,她就会毫不犹豫地回家。
不仅如此,她的朋友圈里也依然时不时地发布着她陪伴孩子的心得体会,仿佛工作上的晋升对她的生活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在体制内,像她这样淡定、不冒尖表现的人实属罕见。她似乎完全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无论是领导的态度还是同事们的行为,都无法左右她的步伐。她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工作和生活,不为所动。
相比之下,大部分人其实都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领导不走,自己就不敢先走;看到其他人都还没离开,自己也不好意思先走;领导高兴,自己就会充满动力;领导不重视自己,就会变得消极懈怠……经历过这种工作节奏的人都深有体会,这种如同“过山车”一般的工作节奏,对身心健康实在是有害无益。有些单位盛行“被动加班”,明明手头的工作已经完成,但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必须要等到大领导、中领导、小领导办公室的灯全部熄灭之后,大家才能下班。然而,加班的大部分时间并非真正用于工作,而是浪费在了等待领导的过程中。
这样的加班究竟有何意义呢?其实,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个人缺乏自我节奏。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节奏,那么他就会轻易地受到外界节奏的影响和带动。这样一来,他很容易被外界的力量左右,被迫过度付出,而且还会因为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感到迷茫。
与那些清楚自己努力方向的人不同,这类人虽然辛勤工作、努力认真,却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仅仅是被工作的惯性所推动,盲目地向前,从未思考过自己真正想要得到什么。听命于外界的节奏,往往会让人像被鞭子驱赶的马一样,不断地加快速度,追求更多的成果,甚至达到不眠不休、像机器人一样不停工作的程度。这样的状态下,人们很容易失去自己的目标,盲目地过度付出,而不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
然而,如果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应该去做的,哪些事情是可以不必去做的。这就像是在一片茫茫的大海中找到了一座灯塔,让人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