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打倭国(2/2)
以老朱的性格,早就想对他们动手了。
只是,正如老朱所说,以往大明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北方。倭国在所有人眼里不过是小病小灾。
而且,孤悬海外,又有忽必烈失败的前例。
既难攻打,又无大用,实在不值得!
但现在却完全不同了!
谁能想到倭国,不但有海量银子。
更重要的是,还有土豆这样的神奇作物!
甚至像朱政所说,还有比土豆产量更高的其他高产作物!有了这些,大明的实力必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复兴汉唐盛世,指日可待!
这是千秋万代的大好事!
如此,老朱怎能错过!
因此,老朱下了决心,要一次性解决倭国问题。
最重要的是抢夺这些神奇作物!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此刻在老朱心中,
即使北方的蒙古势力,也可以暂时搁置!
征伐倭国,是头等大事!
不过,国家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因愤怒而轻启战端。
打是一定要打的!
但如何打,打完后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需要深思熟虑。
充分考虑所有因素,做好周全准备才行。
当下,老朱冷静下来后,不禁细细思考,随后皱眉道:
\"麟儿,倭国敢于与我大明对抗,
虽然令人恼火,但也确有其底气所在!\"
那个地方距离咱们大明非常遥远,想要前往还得出海航行,这实在不容易啊!当年元世祖忽必烈两次远征,都因天灾与风浪而受阻,最后无功而返,损失巨大,不得不慎重考虑。”朱政听后微微一笑,说道:“这件事您不必担忧,我早前派遣郑和出使海外,已经让他探查出了安全抵达倭国的海上路线,并了解了出海时的天气情况,这些他都已经了如指掌。有他在前面引导,必定能避开重蹈前元失败的覆辙!”朱老听到这话连连点头称赞:“好得很!好得很!乖孙真是有远见!以前我对您派郑和等人出海的事并未放在心上,如今看来,是我目光短浅了!”老朱听完顿时眼睛发亮,不住地点头夸奖。
通过朱政带来的土豆以及关于倭国石见银山的情报,老朱也开始逐渐转变对海外的看法。他原先认为海外尽是荒蛮之地,但现在意识到这些不起眼的小国其实有不少珍奇之物。或许以后应该多派人出去考察,说不定还能找到更多像土豆这样的宝物呢!不过,这都是将来的事了。于是老朱只是稍作思考,便把焦点转回到征讨倭国的事情上。
既然出海的安全路线已经有了保障,下一步便是整顿国内局势。召集文武百官,准备粮草,整编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而且既然决定出海作战,一支足够强大的精锐水军是不
可或缺的。要知道,现今应天府京营里的几万士兵虽是大明最精锐的力量,但他们擅长的是与北元作战,而非在海上作战。毕竟这些人大多是北方人,仅是水土不服和晕船的问题就很难应对。
除了京营的部队,全国各地卫所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使是那些为了防范海盗倭寇而在沿海设立的卫所,也只是负责岸上的防御,而不是出海打仗。另外,战船也是一个问题。不错,在奠定江山时,老朱确实打过水战,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一役奠定了根基。但那时,老朱这边的船只本就数量少、体积小,精良的战船大多掌握在陈友谅手中。战役结束后,大部分都损毁了!此后,老朱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防备北元上,所以对水军和战船的建设没有太多关注。如今,要出征倭国,这些都需要重新找工匠打造。甚至连水军也需要重新整合,加强训练才能使用。不然贸然调兵遣将出海作战,恐怕会遭遇挫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