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宗家联手旧派教育势力(1/2)
京城·国家议政委员会内务档案厅,深夜。
宗家派驻系统联络人将一份代号为《提案S-G037》的加密资料递交至受理处,随后迅速退场。
文件标题平平无奇:
《关于青创联盟职能归档化及整合调整建议案》
核心内容仅一句话:
“建议将青创联盟现行教育类政策建议职能、系统化资源调拨职能、模型研发辅助职能,归入教育部青年事务专项办公室统一管理,避免重叠、分流与系统冲突。”
其理由列出四条,句句写得滴水不漏:
青创联盟未经法定授权开展资源配置行为,存在“非正规调拨”风险;
数据模型对接国有教学平台频繁,涉数据安全;
联盟代表沈逸辰频繁涉入政策前沿发言,缺乏民主授权程序;
当前社会对青创系统依赖性过强,已出现“议会外平台结构过重”风险。
归根结底——
这不是建议,而是一次系统性剥夺。
一旦提案通过,青创联盟将不再具备独立运行权限,而只是教育部下属一项“青少年事务附属接口”平台。
沈逸辰,从主导者,沦为“顾问型备案人员”。
……
提案提交后的第十小时,内部通告在政策通道曝光。
尽管官方尚未公示,但高校圈与教育平台瞬间风声鹤唳。
“这是什么情况?青创联盟要被‘回收编制’了?”
“他们不是才刚做出《青年人格独立宣言》吗?”
“我这边的师兄说,已经接到通知:若提案通过,青创系统必须关闭数据接口,由教育部平台统一评估。”
更有甚者,开始打包账号、撤离议题社群,仿佛一夜之间,“青创”这两个字即将从国家教育结构中被抹除。
宗家联手的旧派教育势力代表——顾博文在私下小范围发言中笑言:
“系统归谁管,决定未来谁说话。”
“沈逸辰能赢直播,但他赢不了体系。”
……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
沈逸辰,竟然不反击。
没有发布公告,没有公开反驳,也没有在联盟内部发起任何投票或者动议提案。
反倒在“青创舆情引导群”中发了一条简单通知:
“接下来两周,我会离开总部。”
“这场战,我们不在顶层打。”
随后,他带着小团队启程,正式启动预谋已久的——
“千所高校青年议事会”计划。
……
第一站,江南大学。
他没有惊动校方,也没有接受媒体采访,只是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阶梯教室内,坐在最后一排。
教室内,二十多位学生围坐成圈。
他们来自不同学院,有人是程序社团成员,有人是学生会干事,有人是退社后的边缘青年。
沈逸辰递给他们一张纸:
上面只有两句话:
“你们想自己做决定吗?”
“我可以教你们,如何建立一个‘你们的系统’。”
……
第二站,川西理工。
他带队前往一处老旧教学楼,召集起十位曾因成绩落后被放弃参评“创新奖项”的学生。
“别再等联盟给你平台。”
“你们可以自己搭一个。”
“你不需要成为‘体系中的A类’,你可以是你们圈层中的‘核心节点’。”
……
一个星期之内,他走遍七所高校,架构起七组“青年自治议会模型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三大特征:
不接入青创主系统
不依附任何官方平台
所有议题发起、资源调配、协商机制完全由学生自主协定
而他,仅作为模型构建者,提供基础流程、程序逻辑与问题预判建议。
这一策略极其克制。
他没有试图“保住联盟权力”。
他选择——分散权力,让所有人学会建立自己的联盟。
……
与此同时,全网高频出现一个新口号:
“青年不是备案系统。”
从高校论坛、到社交平台、再到街头喷绘,八个字的标语被刷满屏:
【我们不是归档项,我们是起点】
【不要被回收的青春】
【我们的议会,由我们组成】
【千校计划,自己当代表】
而就在宗家准备下一步推动提案全网铺开的当天,意外发生了。
——全国已有216所高校,在官网发布公告:
“正式启动‘青年校内议事试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