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教育新纪元”峰会召开(1/2)
四月十六日,京城·国家会议中心,万人会场,灯光如昼。
“教育新纪元”全国峰会正式召开。
这是全国教育体系近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次顶层论坛,汇聚了教育部全体系高层、数百所高校代表、上千名研究员、基层代表、校董、平台技术顾问……
而最令人瞩目的,是今年峰会主题首次大幅前移:
“去中心、强自治、人人皆代表。”
而这个主题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系统。
——千校议事。
也来自于那个名字。
——沈逸辰。
……
峰会前三天,数十位嘉宾轮番发言,高屋建瓴。
第四天,议程最后一栏,一排名字整齐列出。
压轴处,赫然写着:
“特别席位:青年自治系统架构设计总顾问——沈逸辰。”
台下掌声瞬间涌起。
但台上,却空无一人。
工作人员微愣,台下一片低语:
“沈逸辰没来?”
“不会是临时出事了吧?”
“他可是压轴啊……”
就在众人疑惑时,大屏幕缓缓暗下,重新点亮。
镜头推开——
沈逸辰从会场后排缓步走来。
他没有走VIp通道,没有登上主楼梯,而是顺着观众席中间走道,穿过每一位普通参会者,稳步上台。
那一刻,他不是一个在上者。
他是,这一万人的一员。
走上台,他站在演讲席前,双手放在两侧,没有稿件、没有提词器、没有助手。
他只是微微一笑,淡淡开口。
“我叫沈逸辰,大家大概都知道。”
全场轻笑,有人小声说了句:“废话。”
他继续:
“我没有准备演讲稿。”
“因为我不想在一场‘去中心’为名的大会上,把自己的声音再写成中心。”
“我来,是想问一个问题。”
“你们,有多久没觉得自己在教育里,是个‘人’了?”
全场顿时一静。
“从我们进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学会了被分数分类,被项目排队,被制度排序。”
“我们习惯了让老师说话,领导做决策,平台定标准。”
“可我们忘了,教育——不是用来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
“教育是——每一个人的原型之路。”
他语速不快,却每一个字都敲在人心深处。
“你们问我,千校系统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我告诉你:它不是我做出来的。”
“它是你们做出来的,是每一个发过声、提过案、改过设、投过票的人——共同缝成的一张网。”
“一张,没人能再忽视的——青年之网。”
掌声开始在会场中响起,但他举手示意安静。
“我知道,有人怕这张网会覆盖原有系统。”
“我知道,有人怕我们把代表制玩成了青年皇帝。”
“我也怕。”
他顿了顿,眼神锋利:
“所以我放掉控制权。”
“所以我公开结构底层。”
“所以我把节点还给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群体——让‘代表’不再只是某些人的权利。”
“而是,所有人的权限。”
会场渐渐安静,越来越多的人抬头看着他,眼神热烈、专注。
“我知道这个时代讲规则、讲秩序、讲标准。”
“但我们,不是为了符合它们才存在。”
“我们,不是因合规而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