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自由之下(大结局)(1/2)
五个月前,沈逸辰亲手摧毁了自己掌握全球权限的根密钥。
五个月后,世界却没有坍塌,反而以一种从未想象过的姿态,开始了“无主时代”的运转。
旧体制的最后一根梁柱已被轻轻摘除,新结构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自行构建。
“沈氏信任框架”成了唯一没有主人的主干。
它既不是国家平台,也不归属于某家科技企业——任何人都可以读取、参与、修改,乃至挑战它。
在这场名为“自由”的实验中,曾与沈逸辰站在对立面的人们,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顾子诚。
曾试图通过资本操纵联盟的旧日对手,如今却成为国际反腐公约的青年代表。他带领一支从企业高墙中走出的监督团队,主动揭发权力资本之间的腐烂链接,掀起全球“透明化企业治理”浪潮。
他曾在采访中这样说:
“沈逸辰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赢’,而是‘干净地赢’。”
凯萨。
那个曾在算法挑战中被沈逸辰“直播教学”的天才少年,如今在巴塞罗那创办“公开算法学院”,向全球青年免费开放全部编程课程、算法模型、架构构想。
他的教学楼正中挂着一句话:
“伟大的天赋不应用来构建高墙,而是打碎它。”
燕惊鸿。
那个曾站在高维系统神坛顶端的男人,重归现实之后,却做出最令人意外的决定:他卸下所有职务,前往内陆深山区,重建一座实验学校。
他为留守少年们亲授数据思维,教他们如何用逻辑、模型、感知世界的方式去重塑自我。他在黑板上写下七个字:
“从底层,重建意义。”
曾经那些被定义为“反派”的人,一个个在新时代中找到了自己应在的位置,不再是围绕“谁主沉浮”的争锋,而是真正成为构建秩序的一部分。
媒体评论这场转变为:
“众神重生。”
不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新的神性,而是因为他们终于学会了——不需要神,也能前行。
夜,微凉。
Z国南部海岸小城,灯火稀疏,一家名为“旧日书与饮”的咖啡馆外,街灯摇曳。
沈逸辰坐在窗边,身穿深蓝外衫,安静地翻阅一本泛黄旧刊——那是第一版关于“青年议事结构”的手稿草图,由他手写,却早已印章褪色。
吧台老板给他递来一封深蓝色封皮的邀请函:“刚送来的,是空运专递。”
沈逸辰接过,扫一眼封面——
“世界青年秩序纪念大会邀请函”
“邀请创建者·沈逸辰先生,作为特别名誉席嘉宾。”
他没有打开。
他只是望着窗外那一片不远处灯火斑斓的天际线,许久未语。
城市已不再需要他建造。世界,已经开始属于其他人。
他轻轻笑了,像是放下一场很长的旅程。
低声自语:
“他们终于……不再需要我了。”
他将邀请函轻放桌上,没拆封,只用两指按住。
转身望向咖啡馆门口,那里挂着一块手写木牌,静静地晃动着:
“今日特饮:自由。”
他起身,轻轻推门而出。
海风拂面,天色破晓。世界纪念大会那日,阳光落在雪山之巅,似乎连自然都格外庄重。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非国家、非系统、非组织身份”举办的纪念仪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