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一个中枢,两套班子,三个阶层,四方势力(2/2)
“何出此言?”
“您让我带您去民意代表的秘密集会地,却不知道市民们在计划什么?”
“略有耳闻,但了解的不真切。”
莱欧娜深深看了于连一眼,长叹一口气。
“简单来说,当前王都内可以被称为‘民意代表’的,大致有三波人:
“首当其冲的,是巴士利行会联合会。这是一个由全王都20个细分城区的分区代表们,共同组成的,市区工商业者联合体。
“联合会在名义上,是王都内外,各行各业民间行会的总括性组织;但因为其以分区为单位划分代表名额,所以实际上,基本被行商与大商贾,以及王都的地主们所把控。
“作为王都百业总行会,联合会囊括了过半数的本地市民,会自己推举出正式的王都民意代表和护民官。
“经由宫廷的认可,前者会在议事会中得到代表席位,后者则往往会被任命为巴士利市长。”
说到这里,莱欧娜仿佛想起了什么不好的事,眉头紧锁。
顿了顿,她深吸一口气,整理好心情,继续说道:
“其次,是由议事会中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地区、各城市的民意代表。
“作为一项政治传统,议事会承担着王室与地方领主之间沟通、衔接的职能,拥有对王室各项临时命令的审查权。
“根据大战时王室做出的承诺,平民们逐渐被纳入到议事会之中,并有了自己的常设代表。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民意代表们,全职从事这一工作,参与议事会的讨论与表决,积极性远超教士与贵族们。
“因为多数时候,双方利益直接冲突,因此民意代表们往往是议事会上的反对派,尤其是对于征税的议案。
“随着双方矛盾不断激化,代表们也形成了自己的组织、提出自己的纲领,建立起了‘派系’。
“其中最大的一派,也就是我要带您去见的,通称‘阿莫里沙龙’。”
“阿莫里沙龙……”于连喃喃重复道。
“名字怪怪的,对吧?毕竟,这个称呼是来自他们的前聚集地,议事厅外的阿莫里咖啡馆。”
似乎是谈及到感兴趣的话题了,莱欧娜的语气明显轻快了一些。
“最开始是几名大战时期沦陷区的抵抗部队代表,在阿莫里咖啡馆内叙旧,回忆过往的峥嵘岁月。
“后来,替代老代表们的新人,也延续了这个传统,只是闲聊的内容,更多偏向当代了。
“几年后,这个老战士们的聚集地,以其‘平民性’和‘普适性’,吸引到了许多与他们有共鸣的代表加入,逐渐演变成一个定期召开的沙龙,甚至还有市民中的文学家、神学家或音乐家参与。
“再往后,随着一名关键人物的加入,谈话讨论也更加偏向政治性。在几次政治演讲后,沙龙俨然成为了议事会外的第二个小议会,代表们在此地进行二场的政治辩论,沙龙逐渐开始制度化。
“最终,沙龙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派系——阿莫里沙龙。”
果然,古往今来,派系的前身与组建轨迹,总是大相径庭啊。
于连微眯双眼,脑中回忆起前世的历史故事。
“那么,改变了沙龙的那位关键人物,就是现在的派系领袖么?”
“是的。他是沿海抵抗区的民意代表,同时也是整个阿莫里沙龙的代表,一位有着从军经验、思想极化的男子——佳斯特。”
莱欧娜轻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