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赵云威震汉中地(1/2)
从南郑到马鸣阁有一条小道,只有汉中本地的猎人才知道。道路不能说是崎岖难行,只能说是根本没法走。只有那些惯常在山林中追逐猎物的老猎人,才能走的通。
可如今军情紧急,若是走大路往马鸣阁,肯定会被吴懿探知,到时有了防备,别说赵云只带了一万精锐,就是再来三五万,短期之内,想要拿下马鸣阁,那也是妄想。此次吴懿率军一万,日夜不停的强攻马鸣阁,前后伤亡五六千人,才勉强攻下马鸣阁,就这还是因为马鸣阁中兵力不足,否则吴懿这一万大军就算伤亡殆尽,也别想拿下马鸣阁。
所以若想快速的打通马鸣阁,只有走小道偷袭一条路。
带路的是个活了五十来岁的老猎人。猎人这个职业,能安然活过五十岁的不多,尤其是在缺少医疗,感冒发烧都能要人命的古代更少。过硬技术和人的运气,二者缺一不可。技术不好,打不到猎物,只能改行或饿死,运气不好,被猎物抓伤,伤口感染只能等死!
老猎人姓张,忘记本名叫什么了,大家叫他猎人张。听说是跟张鲁一样都是留侯之后,真假无人知晓,四百年足以埋葬太多东西了。
自他记事起,就跟着父亲一起进山打猎了,四五十年下来,汉中周边的各条山道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
进山不是去旅游,里面的门门道道很多,远不是一拍脑袋直接莽就能成的。
想要在两千年前的深山密林中穿行,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首先是山中的瘴气,其次是蛇虫鼠蚁的叮咬,至于猛兽,看到这么多人,野兽的直觉会让它们避开,反而不怎么危险。
好在这些猎人张都有经验,毕竟吃这碗饭吃了几十年,没有经验全靠莽的,尸体都成灰了。
等到三千大军准备齐全,在猎人张的引导下,寻着一条几乎不能通行的小道,直插马鸣阁后方,准备从吴懿的菊部地区发起偷袭。
山路难行,非语言所能表达,亦非文字所能描述,只知道两天之后,三千精锐能够活着到达马鸣阁后方的,只有两千出头。
只是赶路,就造成了三成的减员。
要知道古代的军队,即便是精锐,减员三成也要崩溃了。
减员五成以上还能继续作战的,那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至于全军至死不退的顶尖军队,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只有寥寥几支。冷兵器时代,首屈一指的,当数岳家军。
因为岳家军是唯一一支能够在平原地带以步军扛住重甲骑兵大规模集团冲锋,并且成功反杀的军队,所以金人才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好在赵云率领的这三千步军,也都是优中选优的精锐,赵云又一向与士卒同甘共苦,在军中威望很高,加之不是战斗减员,因此才没有崩溃。
但造成的损失,不可谓不严重。人员损失还在其次,乱世人命贱如土,只要有钱有粮就不愁招不到兵。
反而是兵器甲胄的损失才是大头。
这三千精锐每个都武装到牙齿,身上穿的是精铁打制的铠甲,手里拿的是百炼精钢的兵器,这一整套装备,放到普通人家里,那都是可以作为传家宝的存在。
如今近千套装备就这么扔在了深山老林子里,赵云只是想想都心疼。
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
此时的吴懿,还在等着南郑方向的来敌。打死他也想不到,敌人居然摸到了他的身后。
\"将军,敌军未设后防!\"斥候压低声音禀报。
赵云抹去脸上的泥水,长枪直指敌营:\"休整半个时辰,子时突袭!\"
他转身看向猎人张,解下随身玉佩递去:\"张老,此去凶险,若能活着回去,定当厚报。\"
猎人张将玉佩塞进怀里,咧嘴一笑:\"俺老张这辈子,就盼着给祖宗争口气!\"
子时三刻,月黑风高。
两千汉军如鬼魅般摸上关城。
吴懿的营帐内,灯火通明,将领们正围着地图商讨如何应对南郑来敌。
就在赵云出发后不久,徐庶率领剩余的七千精锐,连同张鲁召集的五斗米教的三万教众,号称五万大军,大张旗鼓的往马鸣阁进发。
目的便是为了吸引吴懿的注意,好为赵云创造战机。
突然,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夜空——放哨的士兵被弩箭射穿咽喉。
赵云一马当先,银枪连挑数人,高声怒吼:\"杀!\"汉军将士们如猛虎下山,冲进关内,喊杀声顿时响彻山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