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王老来柳溪村(1/2)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眼前是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王老,他微微眯着眼睛,眼神中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深邃。我心中有些忐忑,之前我的一番问话,似乎不经意间勾起了王老心中诸多复杂的情绪。
王老微微抬头,目光望向远方,那里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着,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他沉默良久,最终重重地叹了口气:“哎!现在的朝廷…哎…”那声叹息,仿佛从历史的深处传来,承载着无尽的无奈与对世道的感慨。
“王老…”我欲言又止,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王老摆了摆手,打断了我的询问,缓缓说道:“小老弟,如今大陈朝病了,已经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你组建的护村队,尽量扩规模吧。说不得这平野县还需你尽一份力!”
说着,他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与期许,“你尽管去做吧!小老头我还有点薄面,会尽力为你周旋,做你坚实的后盾!”
“谢谢王老,有王老这话小子就放心多了!王老,小还有一事相求?”我感激地说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王老微笑地看着我,眼神中满是慈祥:“什么事一并说了吧!”
“王老,小子在我们村建了一个学堂,一直没请到先生,想请王老帮忙介绍一个教书先生!”我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王老眼睛一亮,说道:“哦!这是好事啊!这样吧,你先带我去看看,在做决定可好!”
“太好了!欢迎王老来我们村指导!”我兴奋地说道。
“那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去看看!”王老兴致勃勃地说。
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爷爷!馨儿也想去看看,整天在书院都快无聊死了!”原来是王老的孙女王馨不知何时跑了过来,她满脸期待地拉着王老的胳膊。
王老摸了摸她的头,说道:“行行行…小老弟前面带路吧!”
“好!我叫人去准备马车!”我连忙说道。
“周朔哥哥不用准备马车,我爷爷在书院有马车,我去叫来就行!”王馨微微一笑,说完便欢快地去找马车了。
不一会儿,王馨便拉着马车回来了。我和王老、王馨登上马车,朝着柳溪村驶去。马车在颠簸的土路上缓缓前行,车窗外是不断变换的风景,路边的野花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当我带着王老和王馨来到村寨外时,王馨却迫不及待地下了马车。
年逾六旬的王老扶着孙女王馨的手 臂缓缓下了马车,月白儒衫上绣着的云雷纹在晨光里若隐若现。
老人鹤发用玉簪松松绾着,眉峰微挑处尽是历经世事的沉郁,唯有望向周朔时,眼底才泛起几分暖意:“小老弟,这寨门的砖石砌得齐整,倒比我当年在应天府见过的卫所城墙还多三分巧思。”
周朔忙拱手:“不过是防些山匪流寇,让乡亲们夜里能合眼罢了。”他领着二人往寨内走,青石板路两侧的砖石墙足有两丈高,每隔十步便嵌着一盏陶制防风灯,灯座上“柳溪”二字刻得颇深,显然是新漆过的朱红。
“嗯!不错!还是砖石结构的,还有护城河,和县城比也不遑多让!”王老仔细打量着村寨,赞不绝口。
“王老谬赞了,这怎么能和县城比!我们这就是一个小小村寨!”我谦虚地说道。
“小老弟,先带我到村里走走可好!”王老提议道。
“恭敬不如从命,王老,馨儿妹妹我带你们参观一下我们柳溪村!”我笑着说道。
“王老我们柳溪村不大,就只有一条主干道贯穿整个柳溪村!”我边走边向王老介绍。
行至寨门不远处,王馨忽然拽了拽爷爷的衣袖,指着左侧木栅栏内的忙碌景象:“爷爷你看!那些人在水里搬石头做什么?”
三丈宽的护城河此刻水位浅,百余名青壮正踩着湿滑的河床堆砌条石,号子声混着水花飞溅声此起彼伏。
我望着河心逐渐成型的分水坝,喉间泛起苦涩:“去岁大旱,河道见底,地里的麦苗枯得像火燎过。如今修这水库,一来蓄水防旱,二来他们也有了活计,能养活家小,三来…”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正在搬运木料的流民,“这些难民流民都是从别县逃来的,总不能看着他们饿死在路边。”
“妙啊!小老弟你这个方法是真妙!既解决了难民灾民的生计问题,又修好水库,简直就是一箭双雕功德无量啊!小老弟你这脑子真好!”王老竖起大拇指,不住地称赞。
王老捋须颔首,忽见街角转出一队护村队员。青壮们身着靛青布甲,腰佩横刀,行进时脚步起落如钟摆,路过三人时齐齐站定转向我们,甲胄相撞声惊飞了檐角燕雀。
有一个队员上前敬礼,大声说道:“报告主公!护村营三连一班奉命寨门值守,请指示!”
“继续值守!”我回礼道。
“是!所有人听令!立正,敬礼!”整齐划一的口号声响起。
王馨盯着他们胸前绣着麦穗与刀盾的队徽, 眼 里泛起好奇:“周朔哥哥,你们的军礼怎的与我爹麾下的府兵不同?”
“不过是些粗人规矩。”周朔笑笑。
王馨看着队员们行着的特殊的军礼,“不对!不只是军礼上的不同,你们护村队感觉比我大哥他们军队更有气势,精气神都不一样!”
我笑着说:“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只是他们心中有了希望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