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原来是空欢喜!(1/2)
李应元闻听之后,顿时大喜。
此时,李应元对于生的渴望,已经到了极致。
他此时做梦都想杀出去,在这里被卢象升等人追杀,滋味简直是太难受了。
“此时,我们确实没有足够的实力与卢象升硬刚,但是我们可以曲线救国。”李九成的眸子里闪过一丝期待的神情。
“曲线救国?”李应元顿时愣住了。
这个太新鲜了,他还是第一次听说,竟然还有曲线救国。
这到底是什么套路,他根本就不知道。
此时,李应元的眸子里闪过一丝期待。
没错,他太想逃出生天了。
卢象升此时,无论是武器,还是兵力,都在他们之上。
这对于他们非常不利,必须尽快思考出来妙计,否则一路持续下去,将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当然,我听说皇太极求贤若渴,是一个英明的君主,我们到了这个时候,也是走投无路,可能只剩下这最后一条路可走了。”
李九成叹了一口气,最终还是说出了这番冠冕堂皇的话语。
关键是,李九成此时早就已经把脸皮练得够厚。
人只要是不要脸了,什么事儿都是能做得出来的。
这个时候,李九成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招了,只有这条路,才能行得通。
其他的路,对于他来说,已经基本行不通了。
“皇太极会收留我们吗?”李应元的眼神之中闪过一丝期待。
他明白,皇太极确实打仗一直很厉害,而且很多时候打仗都是亲力亲为。
只是,他还是有一点怀疑。
人家皇太极这么厉害,为什么要收留他们,会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这个很简单,你忘记你爹是干什么的了?”李九成的眸子突然阴沉了起来。
李九成很清楚,这个时候对他太重要了,反正大明他已经回不去了。
无论如何,大明都不会要他,而且会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迟早会干掉他。
与其在大明帝国等死,倒是不如投降建奴,来得安全、可靠。
“孩儿知道了,爹爹擅长武器,尤其是擅长鸟铳。”李应元以手扶额,脱口而出。
“不仅仅如此,我还带了几名葡萄牙的武器专家,有了他们之后,制造红衣大炮就有了可能。
他们随着为父去皇太极那里,一定会受到重用。”
李九成诡异地笑了笑,压低了声音。
“是,父亲英明!”李应元露出了崇拜的目光。
“立即安排,你这样...这样..”李九成来到李应元面前,声音压得很低,保证只有他们爷俩能听见。
“是,父亲,您放心。”李应元急忙答应了下来。
此时,李应元很清楚,只有坚持住,才会有可能,有机会。
“立即按照为父的要求去做,一定会柳暗花明的。”李九成的目光坚定而执着。
“是,父亲。”李应元急忙答应了下来,然后转身下去准备去了。
既然是奇计,就必须尽快着手准备,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此时已经到了最为紧要的时候,一旦懈怠,很有可能前功尽弃。
尤其是这个时候,对于李九成、李应元父子,尤其重要。
此时他们等于是把脖子都伸出去了,只要卢象升愿意,随时都有可能拿刀砍死他们俩。
这个时候,除了坚守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这是他们目前唯一最为正确的选择。
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金蝉脱壳。
李应元立即就开始准备起来。
看着李应元忙碌的身影,李九成的眸子里闪过一抹希望。
他明白,这一次自己一定是有惊无险。
李九成很快就领着大军,继续向东边开始快速逃窜。
一路上,李九成依靠着地形熟悉,狡猾多端,连续奔波了好几个时辰,最终把卢象升甩在了身后。
这一路,李九成与李应元父子,不敢走大路,全都走的是崎岖的小路。
对于路上的风景,他们根本就没有心情和精力去欣赏。
两天后。
李九成、李应元父子,领着接近200人来到了登州边缘。
很快,李应元就往城内射了一封信。
当然,这封信正是劝降的,李九成希望通过他和孔有德等人的威望,能够劝降城内的将领。
记忆中,城内还有他们不少的死党,如今只要他们能配合,打开登州的城池,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到了此时,他们还是心存侥幸,对未来抱有极大的期望。
越是接近成功,他们就越渴望成功。
尤其是他们好不容易摆脱了卢象升,只要能够利用登州城内的资源,很快就能卷土重来。
只要是李九成等人能顺利进城,战斗就已经可以宣告结束了。
即便是卢象升等人再能打,以登州城内的资源和人脉,很快他们就能死灰复燃。
没多大一会儿,城楼上出现了一名大将,这名大将看着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全副武装,手中拿着一把超大号的大刀。
而在这名大将的身边则是跟随着一群士兵,手里都拿着鸟铳,正瞄准着他们。
一瞬间,李九成麻爪了,他城内的内应呢,都去了哪里?
李九成失望了,他没有等来耿仲明等人,反而等来了一个他极其不想见的人。
此人正是崇祯新任命的登州巡抚——周遇吉。
“李九成,你的末日到了,如果放下武器,我还能在陛
周遇吉正颜厉色,言辞犀利。
周遇吉的话音刚落,耿仲明等人也来到了城楼上,但此时的耿仲明等人神情沮丧。
李九成打眼一看,顿时明白了,耿仲明等人全都被周遇吉控制住了。
“好大的手笔啊,这都是怎么回事?”李九成的心中泛起了嘀咕。
他没有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一瞬间李九成的脑门子就冒了汗。
放下武器,投降?
不,好死不如赖活着!
既然此路不通,那就换条路去走。
此时,李九成等200来人,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
在策划反叛之前,他提前与东江镇的毛承禄,陈有时等人取得了联系。
这也是他们最后的支撑。
“撤,前往海边,从海边撤退。”
李九成急眼了,急忙下令撤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