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第352章 宏观视角看纷争(2/2)
凝聚力强化的结果,就是执行力的大幅度提升。这也是半年搞定两千万人迁徙的重要原因。
内部消耗低,大计划出台快。
100艘近400米长,内部10倍空间折叠的神舟早早的就生产出来,加入到迁徙计划的序列中,使运输效率得以极大保障。
由于动员的早、准备的早,执行力又高,当生命星球硝烟初燃的时候,辉煌集团的迁徙人口已经超过了1200万。
就在青土星所在的气态行星的黄道面上,打造了巨大的殖民卫星群。同时它也是工业基地。
而在生命星球,辉煌集团的核心都市群,人口比过去还要多。
两千万人口,6.5:3.5,前者为旧有雇员,后者为新吸纳人员。这样的人口结构,让徐长卿很自然的想到了地球的国家统治,主体民族的人口比例高,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低,几十上百年下来,就同完成同化,期间有各种不服,也闹不出大动静。
所以辉煌集团,真的是在走企业帝国的路线,并且很明智的没有急着全面增肥。在集团大会上,洪天浩表示,辉煌集团宁缺毋滥,利益增长点清晰可见,未来一片光明,上进之路开着,谁对集团有足够的贡献,谁就成为新的一员,新贵都要一步步攀爬,绝不会有人突然来就能当高层!
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一梯队的其他六家,吞并以及鼓励加盟,整体体量是增加了,但要完成内部统合,需要时间,尤其在纷乱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千头万绪,内耗超级大,显得迟钝而缓慢。
其实从长远看,辉煌集团的策略未必就高明,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长远很可能是种奢侈。
辉煌集团每一步都走的事半功倍,而其他六家则效率下降,此长彼消,自然是差下了。
辉煌集团甩卖自家的企业文化,画的饼也吸引力十足,从而被众人看好,众人对辉煌集团的未来有信心,给人们的感官,就是运高气旺,一路高开,人们追涨杀跌的心理,进一步哄抬了其人气,也就显得越发的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作为旁观者,见证者,徐长卿看的深有感触。不光是对其策略,还包括制度,辉煌集团在强势的洪家父子把持下,帝王范儿十足,在这种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时期,帝王体系的前瞻、决断、强力执行,让人印象深刻。
当时间进入到天人遗迹被激活后的第明改变所必然要承受的阵痛。
天人技术的注入就像是一针强效兴奋剂,实在是太刺激了,且不说它对文明是利是弊,副作用从注入那一刻就已然产生。
到了第十个月,原本签订的协约被废弃,第一梯队享受天人技术红利的七家势力,迫于来自内外的压力,妥协让步,让第二梯队的五家势力提前八个月登场。
这五家也做足了准备,没有找到可以单独激活区域的超凡者,就以太古级强者联合的方式进行攻略。
以此法激活的区域,权限差了一筹,却也影响不是很大,仅仅是某些超级单位不能建造。
保有了基本盘的势力至此变为十二家,完全可以理解为十二国。
毕竟在第四纪元的这个时期,资本财团就是各国的政权的幕后掌控者,总统什么的不过是他们扶上前台的代表。
像辉煌集团这样的企业帝国,比之地球20世纪初有着自己私军的摩根财团之流还要强横和霸道。毕竟数以亿计的人所端的饭碗,与之有关联。
享受技术红利的第一梯队以牺牲8个月的先发优势为代价,缓解了外部压力。
接下来就是12家一起享受技术红利,他们一致商定,第三梯队,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全面受益,无论如何也要遵守五年协定。
也就是从现在开始算起,五年后,等大家都因技术红利实实在在获益,并稳健的占据了先发优势,完成了新的市场构架的大致划分,然后才开启下一步。任何敢于挑战这个协定的,都将受到严厉制裁。
徐长卿通过洪傲得知的这个新协定的具体内容,非常详细,尤其涉及一系列的军事合作。
他又结合其他方面的情报算了笔账,意识到若无特殊事件,这五年他恐怕得等。然而,时空篡改者始终是个足以影响一切进程的变量,他不仅要等,还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