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零陵公子(2/2)
刘贤领命,取了表文,点齐兵马,将粮草酒肉装满了三十艘大船,出城往北而去。
一路见岸上许多难民逶迤南下,刘贤一面命人沿途招呼难民往零陵城去领受救济,以此激发难民的求生之心,一面催促战船,往北赶去。
此时曹操已经率领大军东进,在数日前与周瑜主力相遇于赤壁,双方前锋交战,曹军战败,于是全军退到北岸乌林一带扎营。闻听零陵太守刘度派遣儿子刘贤前来劳军,忙命请将进来。
刘贤的船队停靠在曹军水寨外面,只身随着引路的郎官进入营寨,来到辕门处,刘贤抬头望见旗杆上挂着血淋淋的两颗脑袋,不由吃了一惊,问道:“这是谁?”
那引路的郎官道:“此乃蔡瑁、张允首级。二人延误军机,今早刚被丞相斩首,悬于此处示众三日之后才准下葬。”
刘贤闻言默然:群英会蒋干中计的剧情原来已经发生了么!可惜了蔡瑁、张允两位水军大将,投降曹操本是为了荣华富贵,想不到转眼就身首异处,真是可悲、可叹啊!不过,按理说曹操在杀了蔡瑁、张允之后,很快就反应过来自己其实是中了周瑜的反间计,已经明白是错杀了二人,就算拉不下面子认错,但又何必还要将其首级悬挂示众呢?
本就错了,还要继续折辱其尸身,这就是错上加错啊!
看来在曹操心里,降将始终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看着在旗杆上随风摇摆的两颗人头,刘贤心中原本热切的心渐渐冷静下来,头一次对自己归顺曹操的决定有了疑虑。
转眼中军大帐已到,引路的郎官进账禀报之后,命刘贤将随身佩剑取下交给帐外的卫兵保管,随后引着刘贤进入大帐。刘贤手捧表文走进帐中,只见宽敞的帐内高坐一人,年约五旬,面容威严,目蕴精光,虽然身材矮壮,却自有一股龙盘虎踞的气势。大帐两侧整整齐齐摆放着十来个案几,其中四个案几后面坐着人,三名中年,一名青年,俱是文士打扮,各自气度不凡。数名小吏手持文书侍立在众文士身后。
刘贤心中暗忖,那主座上的想必就是曹操了,果然颇有威仪,就不知其余几名文士都是谁?
眼见刘贤走进堂中,曹操及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刘贤身上,这让刘贤感到有些压力。想了想,还是首先躬身行礼道:“零陵太守刘度之子刘贤,奉父命前来拜见丞相,并奉上表文及酒肉若干,请丞相阅览。”
曹操闻言大悦,命人将表文接过,放在案上,细细地看了一遍,这才抬头对刘贤道:“我大军进驻江陵一月有余,武陵、长沙、桂阳三郡早有表文送达,零陵郡何以来的如此迟缓啊?”
刘贤道:“零陵在长沙、武陵以南,山险路远,交通不便,故而来迟。但零陵士民归附朝廷之心,却是天日可表,望丞相明察。”
曹操闻言,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又道:“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全国各郡县清点人口田地,零陵郡该有生民百万,乃是大郡。为何这表文中却说如今仅有士姓名。
不多时,派去的随从满脸怪异地回报道:“禀报公子,那人乃是子初先生呀!”
刘贤讶道:“听你语气,你跟这个子初先生很熟?”
那随从脸色越发怪异,狐疑地看了刘贤许久,这才道:“子初先生姓刘名巴,乃是零陵郡蒸阳人。本是零陵郡户槽主薄,半月前不告而别,不想却是投奔了曹操。现被任命为丞相府掾属,深得曹操信重。”
刘巴!竟然是刘巴!这可是历史上刘备数求不得,与诸葛亮、法正、李严、尹籍齐名的大才啊!可惜半月前就走了,那时候自己还才刚穿越过来没几天呢。丫的,自己的便宜父亲刘度真是个脓包,有这样的大才竟然不会用,还巴巴的放跑了,真是可惜呀!
刘贤心中满不是滋味,却又无可奈何,只得挥退了那脸色依旧怪异的随从,自顾自地躺下生闷气去了。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