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作历法搞农耕(2/2)
种植之时,很多人对小米嗤之以鼻,认为是瞎耽误功夫。
人们都说:“到处有猎物,何必费时间去种植,现成的动物捕捉不省事吗?”
过了一个冬天,很多人就将食物缺乏的日子抛诸脑后,好了伤疤忘了疼。
只要小米没有收成,人们没有感受到收获的好处,就都带着怀疑的目光来看待种植。
这也是少康一直牵挂着的头等大事。
从种下种子的那一刻起,他就时常观察青苗成长。怕禾苗干枯,叫人引水灌溉;怕虫子吃幼苗,又叫人除草捉虫;怕缺少肥料,又增加大粪浇灌。
在人们怀疑、议论之声中,少康坚持了几个月辛苦付出,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他一直憋着一口气,非要把第一次农作物种植做好,以此来证明种植庄稼比狩猎重要。
如今看着成熟的小米,终于到了兑现自己诺言的时候了。
收割小米可不是简单的活,几亩小米,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才收割完成。
组建的种植队也是第一次收割小米,没用过镰刀,不知道怎么打谷穗。
少康少不得一步步教众人,镰刀要磨得快,手要抓得紧,不要割到自己的腿和手。
割完小米,再打谷穗,一套农活下来,忙的是腰酸背痛。
终于,小米粒儿汇聚成堆,当初种植的几斤种子,现在变成了几百十斤粮食,这是翻了百倍之多。
众人看着收割了这么多小米,几乎不敢相信的自己的眼睛。
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小米虽然有几百斤,但是人多不够分,毕竟还要留部分做种。
少康只拿出其中的一半分配给水族和上河城的百姓,每人半斤。其余的分配给各族,每族二十斤做种。
打下的小米经过磨盘的碾压,去了米壳,不起眼的小米粒看起来金黄圆润,透着一股清香之气。
当少康把熬出来的第一碗小米粥端上桌时,围观的人们带着惊奇甚至是怀疑的目光,注视着这一碗黄汤。
少康率先尝了一口,米汤的鲜香顺着喉咙流到胃里,久违的感觉,人间的气息!
当所有人好奇地端起碗,将小米粥喝到嘴里的那一刻,表情都亮了。
婴儿和老人吃不了肉食的喝之能饱腹,成年汉子喝了米粥,减少了大量的肉食摄入,油腻指数成倍下降,精神也更加健旺。
人们终于不用在喝白开水度日了,吃上了真正的粮食。
小米味美、营养高,很快被传的神乎其神,传遍了山海部落的每个角落。
各部落的人为了吃上一口小米,纷纷赶来,用高档的毛皮找当地的居民换取食物。
众人竞相吹捧,小米的价格水涨船高。
各部落种植小米的热情也是高涨。
因为这小米一年两熟,夏天收割完便可耕种第二季。
紧接着,十多个部落纷纷开垦荒地,积极播种,盼着几月之后的丰收。
种植小米形成了一股风气,山海部落率先在华夏大地实现了农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