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获全胜(1/2)
自己的侍卫阿改保护自己的妻儿,做好这一切准备工作后,他准备率领大军从邺城出发。
此次随高洋出征的将领有自己的心腹唐邕,跟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可朱浑元。
还有司徒潘相乐、安德王韩轨等人。
这样一套阵容,别说小小的契丹,就是宇文老贼也够他喝一壶的。
十月十五高洋大军到达平州,大军直接改道,高洋率领大军从西面取道奔赴长堑。
高洋对着潘相乐命令道:“司徒潘相乐,朕命你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从东面取道奔赴青山。”
潘相乐跪倒在地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说罢拜别皇帝高洋,准备率军东面取道奔赴青山。
在《魏书》卷一百列传第八十八·契丹条中记载:“契丹国,…登国(386-396)年中,国军大破之(约390年左右),遂逃迸,与库莫奚分背。
契丹民族应该在北魏建国初期的386年就已经存在了。
390年左右被北魏打败,分离为契丹和库莫奚两个部落。
在此之前,契丹和库莫奚应该是一个部落或者是联系紧密的近亲部落。
关于契丹的祖源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的大意是: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着两条河。
一条叫西拉木伦河,发源和流经沙漠,水中多黄沙,所以也叫“潢河”。
另一条叫“老哈河”,发源和流经山地丘陵,水中多泥土,所以也叫“土河”。
在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两河流域,孕育了中国古代北方草原上的灿烂文明。
传说,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有一位驾着青牛(也有说灰牛,灰色与青色接近,可以认为是同一种颜色)车的仙女顺着潢河而东。
有一位骑着白马的神人沿土河而北,二人在两河的交汇处不期而遇。
神人仙女一见钟情,相亲相爱,结为夫妻,他(她)们俩人就是契丹人的始祖。
天女和仙人,叱走青牛,松开马缰,相对走来。
两人相爱并结合,繁衍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等八部。
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
常以名马文皮贡献北魏,并进行贸易。
高洋则继续率领大军前往白狼城,到达昌黎城,高洋对着安德王韩轨说道:
“安德王率领精锐骑兵四千人奔赴束面,截断契丹逃跑的退路,不得有误。”
“臣谨遵陛下之命!”
说罢拜别皇帝高洋,亲率精锐骑兵四千人奔赴束面,准备截断契丹的退路。
高洋则亲率百保鲜卑从西路出卢龙塞,沿着当年曹操远征乌桓的古道,翻山越岭,长途奔袭千里之外的契丹人。
皇帝高洋一马当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十月的塞北天气已经很冷了,他却露着头光着膀子,披头散发,昼夜不停地行军一千多里。
饿了就吃点生肉,渴了就喝点生水,士兵看到皇帝都如此的不要命,士气高涨。
天保四年十月二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