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 第421章 东征

第421章 东征(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一奶妈,传承修罗神位很合理吧免费阅读 斗罗武魂十凶雷帝,传承毁灭神位免费阅读 斗罗:拜师镜流,照彻诸神免费阅读 斗罗:魅力点满后,她们成了舔狗免费阅读 全职法师:转生龙尊,掌海洋神眼免费阅读 斗罗:签到灭世枪,加入武魂殿免费阅读 重生亚久津,制霸黑篮免费阅读 都重生了,谁还当演员免费阅读 一元当一万用,给女神花钱就返现免费阅读 怒撕封神榜,请诸圣入诛仙阵一叙免费阅读

第421章 东征

出人意料的是,张煌言投帖求见。

两年前,满清攻陷舟山,鲁监国下诏退位,依附于朱成功。张煌言来到广东,向永历帝奉表称臣。途中经过广州,丹初与他一晤。彼时,张煌言豪气未失,岑丹初和他一起指点江山,痛陈朝廷得失,甚是痛快。

去年,朱成功一入长江,率海师围攻南京,张名振自请为先锋。张煌言一直都是张名振的监军,自与张名振一起。朱成功在南京城外按兵不动,张煌言向张名振献计,溯南京上游,招降各地州县。一时间,南直隶三十余州县争相响应。

然而,朱成功在南京城外惨败,撤退时并未通知张名振。清军调兵到上游猛攻,张名振兵败,急火攻心,临死前把兵权交与张煌言。张煌言亦无力回天,率残部逃至江北,兵马溃散殆尽。幸赖义师相助,张煌言逃过鞑子追捕,辗转渡江来到皖南,后与仁武伯姚志卓取得联络。

姚志卓,浙江钱塘人,曾组织义军在浙东抗清,被鲁监国封为仁武伯。清军攻克四明山寨后,姚志卓率残部逃入天目山区,转战于江西、浙江、南直隶三省交界处。

张煌言、姚志卓二人决定西进江西,归顺赤军,先附于江西守备镇镇统王兴。武昌克复后,二人面见岑丹初,游说他东取南京。

丹初闻讯,推开公事,立即接见张煌言。

张煌言一身道士打扮,形销骨立,两鬓风霜,仿佛老了许多。

“国主!”甫一见面,张煌言不胜感慨,深揖行礼,道:“罪员损师辱国,实在无颜面见国主。”

丹初上前扶起他,神色郑重地说道:“苍翁挺身赴难,满腔忠义,矢志抗清,本藩仰慕已久。前番兵败,实因赐姓不告而退,非战之罪也。”

张煌言眼圈一红,仿佛遇到了知己,叹了口气,向丹初介绍身旁的姚志卓。

问过张煌言的遭遇,岑丹初不胜感慨,叹息不已。

张煌言斗志不减,喝过一口热茶,便向丹初献计,道:“鞑子在长江下游防守空虚,虽在长江以下遍筑堡垒,但有垒而无兵。堡垒大者驻兵数十人,小者七八人,止见有兵丁一二名者,甚至空堡而无兵丁者,自安庆以下则更寥寥不可问矣。”

这话并不虚妄,可与情报局的报告相印证。清军兵员紧缺,兵马要么集中在九江、湖口、安庆、芜湖之类的城市,要么驻守在大孤山、小孤山、田家镇、武穴镇、金柱关之类的要隘。千里江防,可谓处处都是漏洞。

姚志卓则说道:“鞑子迭经大败,颇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在江南大肆搜刮,竭泽而渔。江南民怨已久,人心思明。若国主发大兵伐南京,必可传檄而定。”

丹初不由得想起了钱谦益的密信,信中提及南京防御,说鞑子在城外演武场操点水师,兵丁不过八百余人,皆老弱不堪,如同儿戏;且战船狭小,多为舢板,仅容数人,视海船如望高山。江防之空虚,大抵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黄埔九期打满全场免费阅读 逍遥快活小神医免费阅读 四大校花爱上我免费阅读 山野神医多逍遥免费阅读 中年大佬,龙凤胎儿女找上门免费阅读 乡村天医好快活免费阅读 荒野双狼免费阅读 重生1982:从相亲林黛玉开始免费阅读 我都瘫痪了,怎么会是黑夜屠夫?免费阅读 老爸,魔都大小姐怎么全是病娇啊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