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因祸得福!元神五变!天地异象(1/2)
第140章 因祸得福!元神五变!天地异象
“天罡之境,水到渠成啊!”
张玉清感受着自身伟力,颇为感慨。
连齐师厚那等存在也就是天罡之境,可在府司身居要职。
可想而知天罡武者的地位。
还有一点,他在修为上算是真正意义上追上上官红袖。
以他现在的实力手段,加上种种底牌,便是这瀚岳府即刻大变,他也有游龙于乾坤更迭之力。
“继续!”
仅一会,他便继续闭眸修炼。
如今他一身元气化作混元清罡元力,有了包容万象之能,对其他不同属性本质的天罡元气攫取来者不拒。
一缕缕天罡元气疯狂涌入天罡熔炉之间。
再融入混元清罡元力,为其赋添更多的变化。
“师祖的纯阳无极真功开始有些不适合我了。”
待张玉清踏入天罡之境后。
一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他与师祖张三丰的道路不同,已经出现了分岔口,再前行只会背道而驰,对自身有害无益。
一般达到这一境界的武者。
要么继续找一门与自身相契合的武道功法修炼。
要么,就是开创自己的内功心法。
自然,张玉清更倾向于后者,且他有这方面的经验与底蕴。
嗡嗡!!
不知又是多久!
在张玉清攫取天罡元气交炼时。
他丹田内的那尊天罡熔炉轻颤,与张玉清真身融合度越来越高,熔炉内璧出现一道道纹理,类似于武者的经脉。
让他与天罡熔炉有种合而为一交融之感。
不分彼此。
“这就是以身藏器的玄妙,论掌控程度,更甚于灵兵。”
张玉清对这般变化也出乎意料。
因为照他估计,天罡熔炉想与他交融为一体,至少也得一年半载的功夫,可如今这才多久。
“难道是因为攫取天罡元气时加速了这个过程”他揣测道。
毕竟之前赵家、左家,顶多也就拿真气武者做试验。
可没有哪尊天罡武者让他们嚯嚯。
张玉清之所以敢,那是因为他本身为练气士,元神强悍,又修炼了元神道莲法术,还真不惧什么心魔。
确切的说!
他还真想试试那走火入魔时,黑化强十倍的感觉。
闭眸内视丹田,张玉清静观着天罡熔炉的变化。
许久,只见熔炉内外璧上,一道道自然而生的纹理不断浮现,交织成一条透着玄之又玄的道纹。
“灵兵道纹这么快”张玉清微微一惊。
在恶补了些关于灵兵知识后。
他对这条道纹不陌生,正是灵兵专属道纹。
这也意味着,天罡熔炉正在向灵兵的过程演化。
与正常练气士所炼制的灵兵不同是。
天罡熔炉没有灵性,它的灵性即是张玉清本人。
正常而言!
炼制灵兵最凶险的一环莫过于此。
与天地交融而生道纹,受天地洗礼,取生生造化之息而生灵性。
但因为天罡熔炉不存在灵性,所以,在天罡熔炉孕育道纹的过程中,象征着熔炉灵性的张玉清,也将取代它承受着天地淬炼与洗礼。
嗡!
意识虚空轻颤。
下一秒,张玉清微微色变。
他察觉到自己的元神意识正在被天地所淬炼。
各种杂乱的心念,邪性,都被放大、放大、再放大。
他的元神好似要被撕裂般。
“原来如此,这就是以身为炉、藏器于身的武者走火入魔的原因,替灵兵接受天地洗礼,将杂念一一剥离出来、放大,最终让他们神志不清。”
“但这样的过程,对于练气士而言,可算不上什么坏事。”
张玉清旋即在一念间悟通本质。
他沉静心神,入定,元神捏印,流转经文。
武者不修炼元神,在接受淬炼时,无数杂念蹦出,当然容易神志不清,走火入魔。
可他不同,他是兼修元神的练气士。
剔除元神的杂质,与天地交融的过程。
者本就是炼神篇的本质。
所以!
让武者们谈之色变洗礼,对张玉清而言,却是辅助元神修炼的助力。
“没想到这种尝试反而让我因祸得福。”
想通后!
他便入定打坐,借天罡熔炉成为灵兵的机会,以天地洗礼炼神,同时感悟着耳畔间无数妙理的声音。
时间一天天过去。
待天罡熔炉蜕变结束,道纹凝聚成为灵兵时。
张玉清也完成了元神的洗礼。
从元神三变,连越两境,达到元神五变之境。
如此,盖在玉皇顶上的异象才渐渐消失。
至于肉身神宫,也在继续淬炼锻造中。
……
“一个月了!”
当张玉清从大明天地回到云台县时。
这才发现,不知觉间,日子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与齐天棍所说好的时间多了一倍。
齐天棍自是气怒,追问着张玉清什么时候去寻找齐天真人的后代子嗣。
“行了,这就去。”
张玉清可不敢再忽悠它,不然非得让家里变得鸡飞狗跳。
吩咐小和尚伽衡看家后。
他与齐天棍乘鹤入青冥。
“小子,你这段时间到底去哪,回来就见你修为大涨啊!”齐天棍狐疑。
以它的眼光,当然能看出张玉清证天罡武道之境。
且底蕴浑厚非凡。
可它寻了半天,也不知张玉清真身藏于何处。
“诸天之内,天外之外!”张玉清神秘兮兮道。
“天外之外呵…就凭你”
齐天棍不屑。
它听说过天外天,那是连它都没去过的地方。
就凭张玉清的修为能去天外天,打死它也不信。
张玉清轻轻一笑,也没与齐天棍作无趣争辩。
大明、神汉,可不是天外之外吗
“这修为境界突破,看天地又是一番不同景象。”
他自顾自的言道,俯视山河,有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意象。
一路前往临江县,路途遥远。
要经过不少县邑。
途中,张玉清俯见一邑山河时,眉头紧拧。
一邑山脉起伏,本是青山,草木葱郁。
如今泛起山火,火势连绵不绝,浓烟四起。
山底下有百姓手握锄头开垦隔火带,欲保下剩下的山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