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当锋如欲试(1/2)
沧州城破的消息传到邺城的时候,高欢正在军府后院练剑,还是怀朔段长之前传他的顾应剑法。虽然只得了皮毛,但每日里挥舞一番,倒是颇有几分圆转如意的味道。
剑锋破空之声戛然而止,高欢收势而立,额上已满是细密的汗珠。他刚用布巾拭汗,便听见廊下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镇北!”
苏绰不顾日常文雅形象飞奔跑来,手中攥着两封军报,素来沉稳的脸上罕见地透着喜色:
“大捷!斛律将军已拿下沧州,樊子鹄授首!”他喘了口气,又举起另一封:“常山那边更妙,尔朱仲远听闻窦铁槊收拾了博陵之后回师攻打,竟连夜弃城而逃!”
高欢收剑入鞘,接过军报快速浏览,嘴角微微上扬:
“好!河北三州已定,大事可成矣。”他转向身旁亲卫,眼中精光闪烁:
“速派尉士真前往沧州城,传我命令:河北三州暂由尉士真镇守,窦泰、斛律金、斛斯椿等将领即刻回邺城议事。”
亲卫闻言转身正要离去,高欢叫住他:
“再让尉士真带句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见亲卫走远,高欢却没来由的长叹了口气,举步往内室走去,苏绰当即会意,不动声色跟了上去。
到了军府内室,高欢从案几上拿起一份名册递给苏绰,后者打眼一看,便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尽是北魏宗室后裔的信息。
“令绰,你看此人如何?”高欢也不卖关子,指向其中一个名字,直接开口问道。
苏绰仔细审视着名册上的记载:“元朗,景穆皇帝玄孙,现年十九岁,现任渤海太守。其父元融曾任并州刺史,死于六镇之乱。”他抬头看向高欢;
“高镇北法眼无差,此人确实符合条件。”
高欢端起茶盏,轻啜一口:“说说看,为何选他?”
“其一,血统纯正。”苏绰竖起一根手指,“景穆帝一系虽非嫡长,但在宗室中地位尊崇。其二,此人性格温和,不善权术,易于掌控。”他又竖起第二根手指。
“其三,”高欢接过话头,轻笑一声: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此刻就在河北!”
苏绰会意一笑:“正是,如今洛阳一个天子,晋阳一个天子,两位天子背后都有尔朱氏操控。我们若要从外地迎立宗室,路途遥远不说,还容易横生波折。”
高欢站起身,在室内来回踱步:
“令绰和我想的一样。”
“镇北明鉴。”苏绰点头,“而且此人素有贤名,在渤海任上颇得民心。拥立他为帝,既能彰显我们的的正义性,又不会引来太多非议。”
高欢走回案前,丝毫没有觉得正在商量的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手指重重敲在元朗的名字上:
“洛阳和晋阳那两个,我们够不着,但这个,”他哈哈一笑,“近在咫尺啊!”
苏绰同样没什么“道德负担”:
“还有一点,元朗与尔朱氏素无往来。拥立他,可以明确表示我们与尔朱氏决裂的立场。”
“正是此理!”高欢连连点头,“如今尔朱兆在洛阳指手画脚,尔朱世隆在晋阳发号施令,我们在六镇天高皇帝远倒也罢了。如今到了河北,确实需要树起一面大旗了!”
苏绰轻声道:
“不过对外,我们还是要强调元朗的德行与才能。说他‘仁厚爱民’、‘学识渊博’,是中兴魏室的不二人选。”
高欢大笑:“那是自然!明日你就起草檄文,好好夸一夸元朗!”笑声渐止,他正色道:
“不过令绰,日后,咱们面对的就不是尔朱世隆一家了!”
“事已至此,镇北难道还能再回六镇么?”
两人默契地对视一眼,俱是哈哈一笑。
五日后,沧州城。
斛律金正在校场检阅降卒,忽闻城外马蹄声急。尉士真风尘仆仆地冲进校场,未及下马便高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