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邺城立新君(1/2)
邺城南郊,祭坛高筑。
三丈高的土台上,各色旌旗猎猎作响。
高欢按剑立于台下,身后文武分列两侧,新归附的窦泰、斛律金等人甲胄鲜明,连负伤的斛斯椿也强撑着站在前排。
“吉时已到!”
礼官长喝声中,元朗身着十二章纹冕服缓步登台。
这位之前未曾见过什么大场面的宗室脸色发白,玉串在额前晃得厉害。
高欢突然上前两步,恭敬道:
“臣高欢,恭请陛下祭天!”
身后上千将士见状同时跪地,铠甲摩擦声如潮水般漫过祭坛。元朗深吸一口气,终于接过礼官递来的祭文。
“维中兴元年,岁在辛丑,月旅于玄,朔旦辛亥。皇帝元朗肃陟高坛,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惟我魏祚,横被妖氛…………
今高公欢以伊周之才,仗义奋发,义兵百万,克清君侧,再造寰宇。宜大赦天下…………”
祭词刚刚念到一半,祭坛东北角突然传来骚动。
高欢眉头微皱,韩轨立刻按刀离席。不多时他快步返回,附耳低语:“尔朱兆的探子混进来了。”
高欢面不改色,向一旁的侯景使了个眼色。侯景见状悄然离席,不一会儿,远处传来几声短促的惨叫,很快归于平静。
“…………今率土分崩,生灵涂炭,特此立誓廓清寰宇!尚祈苍昊眷顾,永固金汤,俾我祖宗丕基,重光于兹!
谨告,尚飨。”
元朗念完最后一句,颤抖着将祭文投入鼎中。烈火轰然窜起,映得他满脸通红。
“万岁!”
台下一阵阵山呼声中,高欢率先奉上玉玺。元朗神情肃然,眼底却有抑制不住的兴奋:
“今日涤清社稷,全赖高卿辛苦操劳!取诏书来!我亲自为高卿宣诏!”
苏绰闻言上台,恭敬双手递上一份明黄绢帛,元朗接过,也不多啰嗦,当即朗声道:
“诏曰:朕闻金符玉牒,必资贤哲以承天;黄屋紫宸,当仗勋贤而济世。
今高公欢以文武丕应之资,再造寰宇于倾覆,实我魏室之太阿,生民之父母也!观其奋剑而起,扫涤妖氛:荡寇平乱则义旗首举,怀柔远迩则群黎景附。
既摧逆竖于滹沱,复定河北于旬日,此诚再造王室、克复后土之大勋!
特进高欢: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左右卫、大司马、兼宗正卿,加黄钺旌节,位在诸侯王之上,食邑十万户。
赐班剑四十人,备九锡之礼,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如周公辅成王故事。
诏令承制拜授,便宜从事,中外文武悉禀节度,凡大小国政,悉咨于高公。
布告遐迩,咸使闻之!”
高欢听到“班剑四十人,备九锡之礼……”,眉头微不可察地一挑。下意识侧目看向肃立一旁的苏绰,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之前商议时,可没提到九锡之礼这一节啊!
现在就加九锡,会不会太早了一点?
只见苏绰也是一脸错愕,两人目光相接的刹那,高欢突然恍然大悟,嘴角不由得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这位元朗,当真是有意思得很啊!高欢在心中暗叹,九锡之礼乃人臣至高殊荣,向来只有功高震主的权臣才能享此殊荣。元朗未经商议就私自加上这一条,不仅是在向自己示好,更是向天下人表明态度。
想到这里,高欢不禁莞尔。他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各异的神色,有人面露惊诧,有人低头沉思。
这位即将继位的年轻天子,倒是比想象中更懂得审时度势。在这乱世之中,能遇到这般识时务的“明君”,确实难得。
但辞还是要辞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